讓體育活動上升到校園文化的高度
2021-05-18 08:59:10 來源:中國青年報
1
聽新聞

近期的一項調查顯示,江蘇省徐州市淮海國際港務區柳新鎮的小學生肥胖率1.87%、近視率13.19%,約為全國調查數據的1/5和1/3。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近日在當地采訪時了解到,以呼啦圈活動的開展為發端,柳新鎮的9所小學把體育擺在重要位置,并因地制宜開展各類體育活動,不僅學生體質明顯增強,而且體育已成為素質教育的載體之一,“體教融合”在這里既是目標也是結果。

根據近日一份針對全國115余萬在校學生的體質健康調查數據,我國中小學生的肥胖率已超過10%,并呈現出小年齡段孩子肥胖率更高的現象;而教育部2018年的調查結果顯示,我國小學生近視率36.0%、初中生近視率71.6%、高中生近視率81.0%。肥胖率、近視率雙高的問題,是我國學生體質健康水平堪憂的一個明顯表征。

徐州市淮海國際港務區柳新鎮,小學生的肥胖率、近視率均遠低于全國調查數據,這與柳新鎮的9所小學重視體育有著直接關系。柳新鎮小學中心校校長樊孔亮認為,孩子的身體素質排在教育第一位,“身體不保,何來教育?所以,我們作為柳新鎮的中心校,做好‘以孩子的身體素質為第一位’的頂層設計,指導全鎮的9所小學開展各具特色的學校體育活動。”

其中,在全鎮9所小學中具有引領示范作用的柳新實驗小學,20年來由體育教師姜秀創編的呼啦圈操、舞和游戲在當地已成一道風景。呼啦圈便宜耐用,不會給普通家庭帶來經濟負擔,小小的呼啦圈在孩子們身上可不只是“搖搖樂”的娛樂工具,更結合了多種身體素質訓練方式和團隊配合要求,成為以體育人的重要手段。

5月13日,記者在柳新實驗小學看到學校的呼啦圈操、舞、游戲展示活動,呼啦圈變身為孩子們進行鍛煉和游戲的輔助道具,據姜秀介紹,目前她創編的呼啦圈操3套、集體舞兩套、游戲186種、搖圈36種,她說,“這些呼啦圈活動首先是讓孩子們愉悅身心,釋放壓力,讓他們玩起來、笑起來,在達到鍛煉效果之前,先讓孩子們高興起來;其次,才是教育目的,包括提升孩子的身體素質,如柔韌、靈敏、平衡、速度、協調、力量等,還要提升孩子的心理素質和精神品質,如自信、自立、自強、勇敢、頑強。在呼啦圈的操、舞、游戲過程中,引導、鼓勵孩子們主動參與、團結互助、共同進步,不計較個人得失。”

徐州市教育教學研究室課程教研員韓秋紅評價,“呼啦圈在這里只是一個落實體育課標的媒介。”

作為一名調研過基層很多教學活動的學者,韓秋紅的感受是,呼啦圈在這個學校不是簡單做成了一個社團活動,而是按照孩子年級的低、中、高進行了一種進階性的設計,并且這種進階性設計又不是純粹以呼啦圈的技巧為核心,而是以體育課標中對不同年級的小學生的身體素養發展要求為指導,把它融合進呼啦圈的活動中。

呼啦圈活動在柳新實驗小學已有新的延伸。在5月13日的教學展示活動上,柳新實驗小學的孩子們嘗試完成了搭建8層人塔,這是目前國內層數最高的人塔,相關視頻很快傳遍了網絡。

搭建人塔對孩子們的力量、勇氣和團隊配合能力都是極大考驗。在學校體育發達的日本,搭人塔幾乎是所有學校在重大體育活動中的保留節目,是體現一個學校學生身體素質和合作能力的最好體現。據姜秀介紹,由于長期參加體育活動,柳新實驗小學的學生身體素質過硬、團隊配合默契,之前只嘗試了3次搭建8層人塔就獲得了成功,“我們的學生從一二年級就開始參與搭人塔,一二年級的學生嘗試搭兩層,三四年級的學生嘗試搭3層,五六年級的學生嘗試搭建4層。我們的學生很早就嘗試完成了搭6層人塔,大概5個月前,又成功搭建了7層人塔。孩子們小胳膊小腿都有勁,所以我們可以在確保學生安全的前提下,順利完成搭8層人塔。”

當8層人塔完成之后,孩子們激動地相擁在一起,場邊觀摩的家長為孩子們鼓起了掌,一名家長說:“之前以為體育就是讓孩子鍛煉鍛煉身體,但通過鍛煉孩子的自信心增強,而且還學會了更好與同學相處,我對體育也有了更深的認識,我舉雙手支持學校對體育的重視。”

樊孔亮回憶,柳新鎮這9所小學對體育的重視曾招致一些家長的不理解,“老百姓看重的是教學質量,也就是語文、數學、英語這些主課的成績,一些家長認為我們應該把對體育的關注用在主課上,這讓我們承受過很大的壓力。”

樊孔亮表示,這9所小學里也有部分校長對重視體育表示不理解,“但我們還是堅持了要把孩子健康成長放在第一位的理念,在家長會、校長會、班主任會上不斷做工作,強調體育的重要性,讓家長、校長、老師看到孩子的變化。一直到現在,我們這項工作也還在探索和進行之中。”

小小的呼啦圈在柳新鎮的轉動了20年,如今,9所小學的體育活動開展各具特色,有籃球、足球、排球、跳繩、曲棍球等。

“在這些學校,體育活動上升到了校園文化的高度,這讓體育在校園里有了扎根的力量。”韓秋紅表示,“體育如何與校園文化呼應?我認為,體育不是單純作為一門學科在學校里進行‘機械’式的教學,它應該是一所學校一個獨特的文化現象,就比如我們走進柳新實驗小學,我們看到的不只是學校的風景,而是看到這所學校通過體育活動激發出了孩子生命的活力,整個學校洋溢著這種熱情,讓我們感受到體育在這里的厚重和生根。”

在學校體育普遍還處于弱勢地位的當下,校長對體育的認知和重視毫無疑問決定了體育在一所學校的地位,但還要有敬業又專業的體育老師。韓秋紅表示,“幾年前,我們曾認為,學生要想發展,課程最重要,所以那個時候,我們認為課程改革是教育發展的一個關鍵環節。但是現在,我們提出了‘教師第一’。為什么?因為如果沒有教師教學設計能力的提高,就沒有辦法讓我們好的課程落地。”

在柳新實驗小學這樣一所城鄉接合部的學校,姜秀已做了20多年的體育教師,呼啦圈活動的開展引領了學校乃至整個柳新鎮小學的積極變化,其間,姜秀同樣面對過各種不理解和委屈。不過,也正是因為這樣一位普通鄉村體育教師的堅持,學校體育才會在這里展現出了應有的面貌。(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慈鑫)

責編: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