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火女孩”考出588分好成績,大學想學法律為殘疾人做些事
2021-06-28 08:41:25 來源:北京青年報
1
聽新聞

6月23日,云南省2021年高考分數線公布,為救弟弟失去四肢的“浴火女孩”唐敏考出588分的好成績。

25日,唐敏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她首選學習法律專業,希望今后從事法律相關工作,為和她一樣的殘疾孩子做些事。此外,她渴望在大學里能逐漸適應獨立生活,也為同樣在火場中被燒傷而留下殘疾的弟弟探探路。

“浴火女孩”考出588分好成績

2008年,8歲的唐敏為救弟弟沖進火場失去了四肢。今年,這位浴火重生的云南女孩走上了高考考場,并考出了588分的好成績,超出云南省文史類一本線23分。25日,唐敏告訴北青報記者,一開始得知成績時她非常激動,但后來看了下各部分小分時又覺得英語和語文沒有發揮好,成績還能夠提高。

每當感到壓力大時同學們都會鼓勵

唐敏說,整個高三,她和所有考生一樣跟著老師的步伐備考。為了考出好成績,唐敏將鬧鐘往前調了半小時,每天五點半就起床,開始讀單詞或者刷題。晚自習下課之后,她常覺得學習時間不夠,會讓自己再多學一些。

對唐敏來說,最難的不是學習知識,而是如何把所學知識在規定的時間內寫到卷子上。唐敏只能靠右手手臂和左手僅存的拇指夾著筆寫字,相比其他學生,速度會慢一些。高三下學期,每次考語文和文綜時她都做不完,為此特別擔心。

幸運的是,2015年,教育部和中國殘疾人聯合會聯合印發了一份《殘疾人參加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管理規定》,在科目規定考試總時長的基礎上,為書寫特別困難考生延長30%的作答時間。唐敏通過了審批,并在高考時順利完成了語文和文綜科目。

唐敏告訴北青報記者,她一直心比較寬,沒感到特別大的學業壓力。當然,每個人都有軟弱的時候,每當唐敏感到壓力大時,同學們都會熱心地圍過來鼓勵她。同樣,其他同學沮喪時,她也會安慰他們。“高三一年,壓力是常有的,但陪伴也是常有的。”唐敏總結道。

8歲沖進火場救弟弟全身被燒傷

唐敏人生分水嶺出現在2008年4月27日的午后,那天之后,她擁有了“浴火女孩”的標簽,也從此告別無憂無慮的童年。那日,家住昆明市晉寧縣晉城鎮安江村的唐躍云夫婦吃完午飯準備下地干活,剛打開房門,一團火焰瞬間將他們的家吞噬。已經被父母拉到屋外的唐敏發現一歲的弟弟還在屋里睡覺,沒多想就沖進屋里用身體緊緊護住弟弟。事后接受媒體采訪時唐敏說,“弟弟那么可愛,我怎么能不救他!”

唐敏姐弟獲救后被送往醫院,醫生診斷弟弟唐澤的左手和左腳已經干性壞死,需要進行截肢手術。而用身體護住弟弟的唐敏全身燒傷面積達85%,一度生命垂危。在社會各界善心人士的幫助下和醫護人員的努力下,唐敏最終度過危險期,但壞死的四肢被截肢,僅僅保住了左手拇指。

唐敏說,無論是與死神的博弈,還是痛苦而漫長的恢復期,都曾一度讓她想“放棄生命”,一向堅毅的父親,也曾偷偷流淚。但堅韌的父母從不輕易向災難妥協,他們和女兒一起,創造了“不可能活下來”的奇跡。

自學完成小學課程跳級直升初中

燒傷后,唐敏經歷了漫長的恢復期,從2008年到2016年,整整七年里她都在休學治病,學業也停留在只有小學一年級的水平。困難沒有打倒這個堅強的女孩,帶著“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勁頭,她自學了小學所有課程,直接跳級讀了初中。

中考后,2018年,唐敏來到四川師范大學昆明附中(安寧校區)就讀高中,學校為幫助她學習,不僅減免了唐敏的學雜費、生活費,還為唐敏母親陸巧英提供了一份總務處的工作崗位,還專門提供了一間獨立的學生公寓供母女倆居住。

唐敏也用成績回報著這份善意。據唐敏班主任楊映胄介紹,唐敏的成績幾乎一直是班級第一,年級可以排到前五。曾在鬼門關走了一遭的唐敏并未因自己的殘疾自怨自艾,相反,她性格開朗活潑,也從不因自身殘疾覺得應該受到特殊關照。“每天早讀,唐敏的聲音永遠是全班最大的。”楊映胄說。

唐敏說,進入高中后她也曾因競爭的壓力陷入低谷和焦慮,但家人和伙伴的陪伴將她拉出低谷。“所以我經常說,不是我本來就堅強樂觀,而是身邊陪伴我的人都是‘太陽’。正因為有他們的存在,我能盡可能地體驗完整的人生。”

對話

希望去大學為同樣殘疾的弟弟探探路

北青報:看你說意向專業是法律、漢語言文學或者新媒體方面,為什么對這些專業感興趣?

唐敏:我的首選專業是法律,和我的家庭還有生活環境有關。我的父母來自偏遠的農村,法律意識很淡薄,遇事也不會為自己維權。作為他們的孩子,我覺得自己相比上一輩至少要有所成長。第二個原因是我覺得法律對我這樣的殘障孩子來說很有用處,希望能通過從事法律相關行業來幫助像我一樣的孩子。

至于文學專業,一是因為我平常很喜歡寫東西,二是因為我很喜歡看書。我高一高二的時候一直說,大學對我最大的誘惑就是圖書館。而選新聞專業也是希望能為殘疾人做些貢獻。自從我燒傷之后,父母反復教導我,一定要好好學習,學成之后為像自己一樣的人服務。一直接受這樣的熏陶,我希望能踏踏實實為殘障人士做些事。

北青報:開學之后家人會去學校陪讀嗎?

唐敏:這方面父母確實有很多擔憂,因為我從來沒有嘗試過自己獨立生活。我覺得困難就是要拿來解決的嘛,所以很想嘗試一下。父母在漸漸老去,不可能陪我一輩子,未來總要獨立生活,我年齡也不小了,無論多難都應該去嘗試。人是活的,辦法總會有的。如今樓梯對我來說不是大問題,即使找不到人背上去,也可以自己爬上去,只是需要別人幫忙把輪椅搬上樓。對我而言,現在最難的是去廁所。大學開學后,父母會先陪讀一段時間。

像我當時休學七年后開始找初中,很多學校都婉拒了我。我覺得自己那時候還是挺勇敢的,竟然這樣了還想去讀書,因為很多學校看到我的第一反應都是,“這孩子會寫字嗎?”但現在的我就是個很好的證明——我高中都畢業了。所以雖然看起來獨立生活會遇到很多困難,但自己也想去迎接那些挑戰。

北青報:對大學生活有什么樣的向往?

唐敏:像剛才說的,圖書館對我來說是最大的誘惑。其次,我也希望可以在大學開闊視野。因為行動上的不便,我很難去很多地方。大學活動范圍很大,人很多,這就有助于我去了解更多的事情,更好地融入這個社會,讓我找到自己的歸屬感。我怕自己像個消失的人一樣沒有被社會認可,那樣是很可怕的。

還有就是我弟弟也是殘疾孩子,他的路也會充滿坎坷,如果我先替他探索了這些事情,我就能知道上高中好不好、上大學好不好、能得到什么,可以給他一些借鑒和建議,所以大學對我來說是條比較好的路。(張月朦)

責編: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