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奧運會賽程過半。在賽場上,中國運動員不懈努力,無論是成功奪冠還是遺憾落敗,都留下了許多令人感動的瞬間。本周,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通過問卷網,對1693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81.0%受訪者關注了本屆奧運會金牌、獎牌榜。對于未能站上最高領獎臺的中國運動員,99.1%受訪者愿意為他們喝彩。
受訪者中,男性占41.6%,女性占58.4%。00后占24.4%,90后占41.0%,80后占28.8%,70后占5.3%,其他占0.5%。
81.0%受訪者關注了本屆奧運會金牌、獎牌榜
在北京上班的劉昕,一直關注著奧運會的賽程,她會在工作之余與同事交流比賽結果,也時刻關注中國在奧運金牌榜、獎牌榜上的名次,“我覺得本屆奧運會,中國代表團有很多精彩的表現,尤其是本周前幾天,幾個項目接連奪冠,剛刷到一條奪冠的消息,還沒來得及仔細回顧比賽的精彩,又收到獲另一塊金牌的消息”。
調查中,81.0%的受訪者關注了本屆奧運會的金牌、獎牌榜,受訪者關注的其他內容還有:各國運動員的表現(54.6%)、比賽中奧運精神的體現(53.9%)、開幕式(51.6%)等。
“看著領獎臺上的運動員戴著口罩,我覺得這屆運動會是很特別的一次。”劉昕說,奧運會開幕后,她也關注著疫情防控情況,特別希望參賽的運動員都可以安全歸來。
對于本屆奧運會,受訪者關注的內容還有:新增項目的比賽情況(33.2%)、賽場外運動員努力拼搏的故事(30.8%)、防疫下的賽會保障(30.2%)和賽后的分析總結(28.9%)等。
72.8%受訪者首推奧運精神是為國爭光,展現民族自信
正值暑假,大學生李鎧滃一直關注著比賽信息,他覺得奧運精神中蘊含著堅毅、剛強、勇敢的理念,奧運健兒在賽場上奮力拼搏,也給自己未來學習生活帶來很大啟發,“要傳播體育文化,讓更多青少年提高健身意識,積極參加體育活動,更好地實現‘體育強國’目標”。
況洋牟是一名體育生,也是國家一級運動員,在觀看奧運健兒的比賽時,他有更多的“感同身受”,“因為自己是運動員,所以更清楚每一個好名次都來之不易,運動員能夠站在賽場上不是一件輕松的事”。
“面對世界強隊,場上場下團結一心。”況洋牟覺得,奧運會也是一個展示國家民族自信的機會,可以激發起大家的愛國情懷。
對于奧運精神,調查中,72.8%的受訪者認為是為國爭光,展現民族自信;72.0%的受訪者認為是不斷挑戰、突破、超越;68.1%的受訪者認為是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其他還有:迎難而上、奮勇拼搏(52.8%),公平、公開、公正(50.2%)等。
俞龍在大學從事輔導員工作,他覺得,中華體育精神應該體現在青年成長的方方面面。這種精神是通過一代代體育健兒傳承和弘揚的,榜樣的引領作用對于培養青少年的愛國主義情懷十分有幫助,同時體育運動中的“艱苦奮斗”“敬業奉獻”等優良傳統,也都是促進青少年成長的重要精神力量。
對于未能站上最高領獎臺的中國運動員,99.1%受訪者愿意為他們喝彩
大學生劉欣怡一直關注著本屆奧運會,尤其像乒乓球、跳水等中國奪冠熱門項目,她更是非常關注。雖然乒乓球混雙遺憾落敗,但劉欣怡從社交平臺上看到很多人在鼓勵運動員,網友們也在互相安慰,她感受到了大家的團結、溫暖和愛,“運動員參加比賽,誰不想獲獎?獎牌乃至金牌是努力的認可,也是實力的證明。在一些傳統優勢項目上,金牌也是榮譽的傳承。但勝敗乃兵家常事,參加奧運比賽的運動員已經很棒了”。
本屆奧運會上,中國代表團在有的項目上存在遺憾,運動員沒能站上最高領獎臺。調查數據顯示,99.1%的受訪者愿意為未能站上最高領獎臺的中國運動員喝彩。
俞龍覺得,競技體育沒有常勝將軍,因此需要對運動員多一些包容,讓他們更加輕松地參加比賽。“就拿乒乓球來說,在我們的思維里贏球是一件特別容易的事,但對于運動員來說是很不容易的,臨場發揮因素、對手變強大等也是需要考慮的。我覺得無論是否獲獎,代表國家出戰,本身就是一件值得肯定的事情”。
“我覺得經歷短暫的失敗未必就是一件壞事,可能有利于這項運動的發展。”碩士生李世雄覺得,雖然有的比賽結果讓大家覺得遺憾,也是可以理解的,“奧運會是競技體育最高舞臺,競爭激烈是它的特征,未知性也是競技體育的魅力,只要運動員拼盡全力就值得尊敬”。
云南大學體育學院院長、南京理工大學動商研究院院長王宗平說,我們運動員參加奧運會,奔著奪金牌、升國旗奏國歌的目標去,我們重視金牌,但是不能“唯金牌論”。“其實運動員去參加比賽,很多人不只是去拿獎牌,而是要挑戰自我、突破自我”。( 孫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