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成為新的“人才風口” 技工迎來高薪時代
2021-09-10 08:52:59 來源:浙江日報
1
聽新聞

“忽如一夜春風來”——

今年2月,技工院校畢業證書含金量進一步提升,畢業生可憑技能證書享受大專、本科對應同等待遇;5月,溫州一企業為一線高級技術工人開出百萬年薪引發眾多討論;7月,全省第一位正高級技術工人誕生;8月,省政府批復新籌建2所技師學院、設立6所技師學院……職稱、學歷認定兩大職業生涯障礙被拆除,技工迎來高薪時代,技工教育蓬勃發展,技能人才的春天,就這樣來了。

春天來臨前,總有征兆。截至2020年底,我省技能人才數量達到1013萬人,其中高技能人才占比達31.7%,較10年前翻了一番。技能人才的喜訊頻傳,離不開近年來頂層設計、制度建設、政策供給等方面的持續推進。

技能成為新的“人才風口”,背后到底是一股怎樣的強勁東風?浙江技能人才,又如何在這個春天里蓬勃生長?

障礙接連破除評價機制趨于成熟

紹興柯橋水務集團排水有限公司老焊工丁衛松在今年7月獲評正高級職稱,成為浙江第一位正高級技術工人。

丁衛松從事焊接工作30年,對帶水、汽容器的切割和焊接技術全國一絕,攻克了22項技術難題,帶徒傳藝培養70多名高級技師,被業界譽為“管道醫生”。他也正因此獲評正高級職稱。正高級職稱給丁衛松帶來了莫大的榮譽和強烈的社會認同。“現在出門,大家都叫我‘丁教授’!”丁衛松告訴記者,現在,他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正忙著補習專業理論知識,努力讓自己名副其實。

一石激起千層浪。老丁獲評正高級職稱的消息剛公布的那幾天,丁衛松的手機響個不停,老朋友們紛紛來電取經。“老丁,評正高最大的難點在哪里”“老丁,哪些技術突破更有說服力”……這些老朋友是省內頂尖的技術工人,早早觸碰到了職業發展的天花板,如今看到了再次提升的希望,點燃了他們研發創新的熱情。

越來越多像丁衛松這樣長期在生產一線工作、技藝技能高超和業績突出的人才,可以不唯論文和學歷,憑借標志性業績申報職稱。2020年以來,全省已有1036名高技能人才申報專業技術職稱,其中555名取得工程技術領域專業技術職稱。高技能人才與專業技術人才之間的“立交橋”,越走越寬敞。

在丁衛松看來,職稱評定通道的打通不僅能調動起高技能人才的積極性,對于培育后備力量也十分有益。這幾天,他受邀給多所技師學校的學生上“開學第一課”,首先講的就是要打破固有的職業觀念。“你們不要覺得將來只能做一名普通工人。國家已經為我們搭好了舞臺,只要你肯學、有技術,照樣可以唱一出精彩的好戲。”

今年2月公布的《關于實施新時代浙江工匠培育工程的意見》,讓技工院校的畢業生和普通高校的畢業生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意見》明確,技工院校高級工班、技師學院技師班畢業生享受大專、本科學歷同等待遇,在公務員錄用、企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執業資格考試、確定工資起點標準等方面與同等學歷人員相同對待。

得知自己作為一個技工院校學生,只要考取相應技能證書,也可以報考公務員、事業編后,浙江公路技師學院公路與養護專業學生邱煒琦非常振奮,“以前,技工院校學歷有時不被認可。現在有了政策支持,我對未來充滿了信心。”

春江水暖,最先感覺到變化的,是各大技工院校的招生辦。浙江建設技師學院招生辦主任葉宏臻告訴記者:“從2016年到現在,學校每年的招生規模增長超過50%。其中以培養‘數字工匠’為目標的建筑BIM設計及應用、建筑項目信息化管理等專業錄取分數甚至超過普高分數線。”盡管大部分家長對學歷教育依然比較熱衷,但越來越多的家長正考慮為孩子“換賽道”——技能成才,人生依然可以精彩。

時代造就機遇技工迎來高薪時代

今年5月,華峰化學股份有限公司為一線工人開出百萬元年薪的消息,引來不少關注。旁人多是羨慕和驚訝,但在華峰集團黨委辦公室主任王升看來,這是公司產業向智造轉型的必然結果,“一名優秀技工所創造的價值遠超百萬元,值得享受高管待遇。”

不少浙江制造企業的掌門人對此感受頗深。西子聯合黨委書記、董事長王水福表示,縱觀發達國家制造業崛起歷程,成熟的技術工人在制造業日臻完善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比如原材料缺乏的德國,30%以上的出口商品是在國際市場上沒有競爭對手的獨家產品,就是得益于受過良好教育的技能人才隊伍。

經過40多年的快速發展,浙江制造正加速向浙江智造轉型,以輕工為主的產業也逐漸轉向高精尖產業。如今,浙江制造業企業的裝備水平、工況條件、管理水平等不斷提高和改善,而作為現代工業體系的塔基——技術工人隊伍的建設,卻面臨諸多挑戰。近年來,制造業企業“缺人”現象特別是技術工人供需失衡態勢明顯。

王水福至今難忘,上世紀50年代,我國建立和實行八級工資制,工人的技術等級與工資等級掛鉤,技藝最高超的師傅才能享有“八級工”稱號,八級工待遇甚至超過廠長。許多有志青年進入工廠,技術工人間你追我趕,全國涌現技術創新熱潮。

時代正在重新給予高技能人才地位和尊重。長期研究單項冠軍企業的浙江大學全球浙商研究院副院長鄔愛其指出,作為浙江制造業的優秀企業群體,單項冠軍企業大多非常注重培養高效穩定的技術工人隊伍,想法設方打通技術工人在企業的發展通路,在物質激勵、職位升遷、榮譽稱號等方面甚至“高看一等”,讓技術工人與企業共同成長。

不少企業早已聞風而動。2018年,久立集團首次將技術工人納入股權激勵范圍。獲得股權激勵的800多名員工中,技術工人超過300人。久立集團董事長周志江說:“我曾到德國、日本學習考察,發現這些制造強國的一線工人工資相對較高。因此留住用好技能人才,要實實在在給他們提高收入待遇。”

8月23日,華峰化學股份有限公司青年工人黃章勛像往常一樣,早早來到車間巡視設備,發現故障后及時維修處理,“集團設立了‘八級技工制’,建立從一級到八級的晉升階梯。現在大家都鉚足了勁,想成為第一個年薪百萬元的八級工。”

一個成熟技工的培養周期需要5年甚至更久,這段時間被稱為“板凳期”,需要承受艱苦的工作環境、極大的勞動強度和不成正比的薪資水平。“八級工制度可以幫我們更好地進行職業規劃,并一定程度上緩解‘板凳期’焦慮。”黃章勛說,參與企業評定后,他明確了職業發展方向,目前還在報修機械設備與控制課程。

利好政策頻出 打造良好成長生態

隨著利好政策的不斷推出,技能人才迎來了發展的黃金時期。

高技能領軍人才最先感受到了這一點。去年,紹興水處理發展有限公司設備部經理蔡芝斌以技術工人的身份,獲評浙江省萬人計劃高技能領軍人才,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今年,他取得了正高級工程師職稱。他帶頭的蔡芝斌技能大師工作室成立以來,每年從省、市、區各級政府獲得的獎勵和補貼已超百萬元,這些資金被廣泛用于技能培訓、技術交流、課題研究等方面。

“各類政策正在向技術工人傾斜。年輕的技能人才,只要在各類技能比武中嶄露頭角,就能收獲榮譽,得到社會認可。”蔡芝斌說。今年浙江推薦的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中,產業工人、其他一線職工和專業技術人員占比64.8%。其中27歲的杭州技師學院教師楊金龍,就是世界技能大賽中國首塊金牌(汽車噴漆項目金牌)獲得者。

人力社保部今年推出多個重磅技能人才政策。年初印發《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指引》為技能人才帶來了第一波“漲薪”利好。隨后印發的《“技能中國行動”實施方案》則全方位提升技能人才待遇,從技能人才培養、使用、評價、激勵等環節入手,提出了20條具體舉措。浙江連續實施新時代浙江工匠培育工程、“金藍領”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各項利好政策交織在一起,構建起全方位的技能人才成長生態圈。

首先改善的,是子女教育等現實難題。“孩子該讀幼兒園了,我是一個外來務工人員,還以為孩子入學會是個大難題。沒想到,鄞州產業工人有配套政策,我只要提交申請就好了。”寧波精華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職工陳玉蓮告訴記者,今年3月,她在浙江政務服務網相關招生系統提交了孩子入學報名申請,不久后就得到回復。目前,孩子順利入讀堇天府幼兒園,離家步行10分鐘路程,讓陳玉蓮很滿意。

有著350多萬產業工人的制造業大市寧波,描繪了一幅產業工人隊伍建設的美好藍圖:鄞州區6900名外來產業工人隨遷子女在鄞州入學、600名配偶在鄞州就業;江北區創立“工園里”職工陣地標識,打造全區職工活動“15分鐘服務圈”;余姚成立“技師聯盟”,鎮海實施“藍領振興”系列工程,為企業和職工提供多樣化志愿服務。

一線工人加班較多,自我提升的時間精力有限、積極性不高,一度成為影響產業工人技能提升的主要原因。在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背景下,一場大規模的職業技能提升行動正在我省火熱開展。今年,溫州德賽集團有限公司的員工徐芳通過公司的制鞋工初級培訓,獲得了技能等級證書,不僅工資漲了,還能獲得當地人社部門1200元的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補貼。“在自己公司就能培訓,大家積極性大大提高。這次有280名同事和我一起,都拿到了等級證書。”公司員工施華民高興地說。

他們的喜悅得益于浙江技能人才自主評價辦法的全面鋪開,通過把技能人才的評價權交給行業企業,讓一線工人在自家企業就能認定技能人才等級。今年3月,省人力社保廳聯合多部門實施“金藍領”職業技能提升行動,聚焦全省智能制造產業工人、民生服務從業人員、鄉村振興實用人才以及創業就業等重點群體,計劃到2023年,全省參與培訓的勞動者達300萬人次以上。

與此同時,在全省各地,一批現代化技工院校正拔地而起,技工院校招生數量以平均每年20%的速度增長。目前,全省共有技工院校88所,“十四五”期間,計劃新建技工院校40所,力爭實現全省縣(市)全覆蓋。

《關于實施新時代浙江工匠培育工程的意見》中,一幅培育技能人才的藍圖已繪就——圍繞全球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建設,以培育知識型、創新型、復合型高技能人才為重點,著力深化技能人才培養體制機制改革,將浙江打造成新時代工匠的培育引領之地、成長向往之地、技能創新之地。

責編: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