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牽緊我的手,慢點走。”9月7日一早,平昌澌岸鎮梭灘村外漫水橋,村小教師杜濤挽起褲腳,右手牽一名幼兒園大班孩子、反轉左手背一名幼兒園小班孩子過橋,趕到300米外的學校上課。由于連日陰雨,河水漲到漫水橋邊緣,橋面上有不少積水。
48歲的杜濤是梭灘村小唯一一位老師。2003年,杜濤在父親杜子明再三勸說下,從外地回到梭灘村小,從父親手中接過代課老師這個接力棒。“當時我父親年紀大了,身體不如從前,加之當時學校老師少,我便選擇了回來任教。”
杜濤從父親那里接過的,除了代課老師這一角色,還有娃娃們的專屬“接送員”這一職責。
“過去并沒有橋,學生們過河只能靠打漁的漁船,不少學生害怕過河。”杜濤回憶稱,當時他父親主動申請從澌岸小學中心校回到梭灘村小任教,每天都把學生們安全護送過河才放心。
不久,寬4米、長140米的漫水橋修建了起來,村民的出行得到了改善,但18年來,杜濤父子依然堅守著做學生們的“擺渡人”,“我們學校的娃娃年紀小,橋上沒有護欄,還是比較危險,只能每天接送,下雨時就一個一個的背過橋。”
除了接送學生過橋,每到周五下午,杜濤還會守在橋頭直到天黑,“鎮上念書的大娃兒們周五晚上都要回來,我就在這里守著,他們都安全過去了才放心。”
“每天來來往往過漫水橋,要不是杜老師接送,我們家長真不放心。”梭灘村村民杜小聰的2個娃娃分別在梭灘村小讀幼兒園和1年級。因父母老弱多病,妻子又是精神疾病,杜小聰不得不外出打工掙錢。得知情況后,杜濤主動擔起了接送2個娃娃的任務。
“杜老師每天都是在我們家里接,放學再送到家里。”杜小聰說。
時光如梭,曾經那句“我父親從年輕就守著這里,現在該我接班了”陪伴著杜濤從一個年輕小伙變成了中年大叔,學校學生也從原來的一百多人變成了現在5人。但他初心未改,“只要我還背得動,我都要親自接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