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報記者從昨天教育部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2020年全國兒童青少年總體近視率為52.7%,基本實現了《實施方案》近視率每年下降0.5個百分點的防控目標。經過過去三年的努力,全國學生近視早發現象已得到一定緩解,低度近視發展為中高度近視在放緩,但高度近視學生比例仍然較高。
2018年8月,經國務院同意,教育部等8部門印發《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經過三年多的不懈努力,我國兒童青少年總體近視率下降,近視防控總體見效的基本局面初步展現。2019年全國兒童青少年總體近視率為50.2%,較2018年的53.6%下降了3.4個百分點。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2020年全國兒童青少年總體近視率為52.7%,較2019年上升了2.5個百分點,但較2018年仍下降0.9個百分點,基本實現了《實施方案》近視率每年下降0.5個百分點的防控目標。
其中,學生近視早發現象得到一定緩解:從2018年到2020年,小學一年級學生的近視率大約在14%左右,近三年基本持平;2020年全國幼兒園大班6歲兒童近視率與2019年持平,小學低年級學生近視率低于2018年的監測水平。同時低度近視發展為中高度近視放緩:在近視的學生中,2020年中高度近視比例較2018年下降了0.6個百分點,其中初、高中學生的高度近視較2018年下降了0.5個百分點。
雖然近視防控工作總體上是有效果的,但仍然存在很多困難。一是近視低齡化問題仍然突出,2020年全國6歲兒童近視率都超過9%,最高的達到了19.1%。二是高度近視學生比例仍然較高,2020年全國近10%的近視學生為高度近視,且占比隨著年級升高而增長,幼兒園6歲兒童中有1.5%為高度近視,高中階段達到了17.6%。三是近視的危險因素仍廣泛存在,2020年全國仍有六成學生每天戶外運動時間不足2小時,四成學生視頻時間超過2小時。此外,像教室采光照明不達標、課桌椅高度不合格等因素也對近視防控產生不利影響。四是當前家長對近視危害以及防控重要性仍缺乏正確認識,還沒有充分發揮出引導和監督的作用。
內存
中小學生健康體檢管理辦法修訂
為全面掌握青少年兒童生長發育狀況、促進青少年兒童健康發展,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教育部對《中小學生健康體檢管理辦法》進行了修訂,形成了《中小學生健康體檢管理辦法(2021年版)》。辦法明確提出教育行政部門應當對出現健康問題的學生建立檔案并隨訪。重點圍繞超重、肥胖、營養不良、脊柱彎曲異常、視力不良、齲齒等健康問題開展工作。
與修訂前相比,辦法結合現階段我國中小學生常見健康問題,對體檢項目進行了適當調整,并將體檢項目劃分為基本項目和可選項目兩部分。基本項目中,新增腰圍、臀圍、聽力、外耳道與鼓膜、扁桃體等項目。此外,明確眼科檢查內容為眼外觀、遠視力和屈光度。可選擇項目包括眼位、色覺、外生殖器、膽紅素等。
此外,辦法增加了質量控制與感染管理、信息管理與安全等方面的內容。要求每年定期對學生健康體檢機構進行體檢現場抽測,嚴格開展質量控制;核對體檢人員資質和培訓考核合格記錄,檢查體檢人員健康狀況,預防交叉感染。(記者雷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