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家長角色回歸本位 “放慢腳步”取代“步步緊逼”
2021-10-29 08:55:40 來源:四川在線
1
聽新聞

今年5月21日,中央深改委十九次會議審議通過《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簡稱“雙減”意見)。7月,中辦、國辦印發“雙減”意見。成都,作為全國9個“雙減”試點城市之一,9月底正式出臺“雙減”政策,10月8日再次出臺“雙減”政策2.0版,回應廣大學生、家長、學校、培訓機構等各方關切。

從“雙減”意見出臺備受各方關注,一度成為熱點話題。至10月下旬,“雙減”意見出臺將迎來100天,相關政策逐漸落地并呈現相應效果。

近日,四川日報走近5所學校的家長、學生和教師等群體,面對面了解雙減帶來的變化。

本期關注家長群體眼中的“雙減”。記者采訪多所學校的8名不同學段家長后,發現有部分家長育兒觀念和對孩子空余時間的選擇分配,正在悄然發生變化。

成都師范附屬小學華潤分校的學生家長李蕓牽著孩子回家。魏馮 攝

育兒觀念之變

“放慢腳步”取代“步步緊逼” 讓孩子從“三個老師”的指導中解脫

“‘雙減’前,孩子的周末不是做作業,就是在去培訓機構的路上。他成績不太好,我給他報了語文、數學、英語三門課程補習,培訓班老師經常跟我說孩子學習狀態不好,回來后我就開始嘮叨,娃就說太累,想休息。但孩子馬上要升高中了,我急啊!”航天中學初三(四)班學生家長鄧洪美說。

桐梓林小學內,孩子們正在踢足球。學校供圖

“‘雙減’政策出臺后,航中老師跟我進行反復溝通和交流,讓我不能給孩子太大壓力,那樣會適得其反。我抱著試一試的想法,把孩子周末學科培訓取消了,沒想到孩子精力更充沛,心情變開朗,反倒更愿意學習了。”在孩子的細小變化中,鄧洪美逐漸放平了心態,周末只給孩子保留了中醫培訓,還說起孩子最近跟她說的話——“媽媽,我今天打籃球又進了幾個球。”“媽媽,我幫你號個脈吧。”“媽媽,我也要學會洗衣服、洗碗,以后我在外地讀書不會咋辦?”現在, 鄧洪美的孩子已學會做簡單的飯菜,也開始學習做一些家務活。

航天中學初二(一)班學生家長邱敏說,“雙減”政策未出臺前,一些孩子在“三個老師”——學校老師、培訓班老師、父母的教導中無所適從,遇到問題不知道聽誰的。

“雙減給我帶來的教育觀念的變化,是讓家長的角色回歸本位,更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保障孩子的睡眠時間,讓孩子注重身體鍛煉、綜合素質的培養等。”在她看來,“雙減”政策厘清了學校和家庭的責任,學科教育應該放心交給學校,家庭則著重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行為習慣和品德養成等。既是老師、又是母親的邱敏呼吁,“雙減”政策出臺后,部分家長心理還不太適應,仍存焦慮,希望家長能給予新政更多時間和耐心。

時間分配之變

多數家長取消或減少學科類培訓 能按自己想法培養孩子了

“作業做完沒?”“做完了!”近日,臨近放學,成都師范附屬小學華潤分校門口,一名小朋友蹦蹦跳跳跑出來,朝著護欄外的家長高聲喊著。

不出校門完成作業,是成都師范附屬小學華潤分校孩子們的常態。“作業減少,質量卻在提升。”學生家長廖佳表示,她明顯感覺到,作業與生活結合更緊密了,引導孩子們關心、關注身邊的人與事,多了更多實踐類的作業,提升了孩子們的綜合能力。

“作業減少了,以前放學后要留1小時,做語、數、外三門課程作業,做完已是8點,我還要檢查作業、考察孩子一天課上的學習要點,讓她給我復述,差不多就9點了,還有鋼琴、小主持在家練習沒做,很難在晚上9點前睡。”桐梓林小學四(二)班學生家長邱麗娜說,“雙減”后,作業不帶回家了,孩子能保證10個小時睡眠了。

成都師范附屬小學華潤分校的學生家長李蕓也表示,“雙減”政策實施以前,孩子一般都會在家中花半個小時寫作業,她也會因放心不下,檢查孩子的作業、檢查在學校的學習情況。如今,孩子不帶作業回家,她變“懶”了,但這個“懶”,并不是對孩子放松管理,而是對孩子在校作業完成的情況更放心了,也有多的時間陪孩子進行戶外運動、閱讀了。

作業在減少,家長們給孩子空余時間的分配也發生變化。

一部分家長取消了日托。“雙減之前,孩子下午4點就放學了,我們因為工作原因沒辦法接他,就把娃放在托管班,等6點后再去接,回家我還得對孩子作業進行檢查輔導,有時作業寫得不好,拖拉到晚上12點都有過,那真的是雞飛狗跳的日子。現在有了延時服務,我們班一部分家長都取消了日托。延時期間除了完成家庭作業,學校還開設了畫畫、竹編、街舞、足球、啦啦操等多元課程,豐富了孩子的延時服務內容。”沙河源小學校學生家長王敏說,取消校外托管班后,孩子也有時間和小區的小伙伴一起耍了。

一部分家長取消了學科類培訓。 成都師范附屬小學華潤分校學生家長李蕓說,過去孩子周末不少時間都要留給語文、數學、英語,有時候為了趕培訓,飯只有在車上吃。“現在學科類培訓不能在周末開,我們也就取消了語數外培訓。”桐梓林小學五(三)班的學生家長王琴也表示,以前都會補習學科類培訓,如今孩子的玩耍時間變多了,目前只保留了語言表演、跳舞等培訓。

培訓少了,孩子課外閱讀、戶外玩耍、幫做家務的時間也在變多。“‘雙減’后,給我們的自主權變大了,自己能按想法培養孩子了,孩子能做更多喜歡做的事情了。”桐梓林小學三(二)班一名學生家長謝頎說,他的孩子屬于寫作業效率相對慢的,如今老師在校內督促孩子完成了作業,孩子回家后也有時間畫畫、閱讀喜歡的科技類讀物等,周末跟孩子的親子時間也變多了。

航天中學初二(一)班一名學生家長邱敏也表示,以往周末孩子要去學習聲樂、數學培訓,周末取消數學培訓后,孩子一周只用不到1個半小時培訓聲樂和樂理,其他時間都可以自主把控,比如自主學習、做家務等。(記者 魏馮 攝影報道)

責編: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