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體育總局青少年體育司副司長姜慶國日前在教育部新聞發布會上介紹,在“雙減”背景下,青少年參與體育鍛煉的熱情不斷提升,同時學校體育教師嚴重不足,體育總局將探索優秀的退役運動員到學校兼職體育教師的機制。目前有些省市在這方面已進行了探索,采用“先上崗后培訓”的模式,組織優秀運動員到學校兼職體育教師,讓更多孩子接受更專業的訓練,學校、家長、學生都非常歡迎。
探索優秀退役運動員到中小學兼職體育教師的機制,這一消息引發了廣泛關注。據報道,我國每年有幾千名專業運動員退役,而按國家規定的標準測算,全國學校體育教師缺口超過20萬人,全面實施“雙減”政策后,這個缺口更大了。讓優秀的退役運動員到學校從事體育教學,既有利于退役運動員就業和職業提升,盤活優質體育人才資源,也有利于提高學校體育師資水平,讓在校學生通過體育課和專業訓練掌握更多體育技能,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如此兩全其美之事,自然會得到學校、家長、學生及各界的認可。
2016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強化學校體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意見》,其中提出加強體育教師隊伍建設,按標準配齊體育教師和體育教研人員,鼓勵優秀教練員、退役運動員、社會體育指導員、有體育特長的志愿人員兼任體育教師。2020年8月,體育總局、教育局印發《關于深化體教融合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意見》,其中提出,制定優秀退役運動員進校園擔任體育教師和教練員制度,暢通優秀退役運動員、教練員進入學校兼任、擔任體育教師的渠道。近日體育總局印發的《“十四五”體育發展規劃》也明確,“聯合教育部門大力培養體育教師和教練員,暢通優秀退役運動員以及教練員進入學校從事體育教學、訓練的渠道。”
作為深化體教融合改革、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一項舉措,探索優秀退役運動員到學校兼任、擔任體育教師的機制,在政策規劃層面已有比較成熟的考慮。教育部體衛藝司司長王登峰提出,為充實現有體育師資,需對現有學校體育師資聘用模式進行改革:一是學校可聘用體育系統優質教練員、裁判員參與學校體育課教學和課外體育活動,并打通優秀退役運動員進入校園當體育教師、教練員的渠道;二是學校可設置體育教師、教練員等師資崗位,促進師資隊伍穩定和水平持續提升;三是聘用的體教師資應重點提升體育專項技能和教學能力,專職體育教師應基于學校特色項目,采用各種培訓方法提升該項目的專項運動技能及教學能力,兼職體育教師要提高教授學生基本運動素質的能力。
優秀退役運動員到中小學校兼任、擔任體育教師,首先需要解決合規與資格的問題。根據《教師法》等法律法規,在中小學擔任教師工作須先通過國家教師資格考試,教育教學能力經認定合格,取得教師資格證書。據此,退役運動員到學校兼任體育教師的,可采用“先上崗后培訓”模式,不必一定先取得教師資格證書;兼任教師如果想轉為專任教師,可邊工作邊準備參加國家教師資格考試。
據報道,山西、安徽等地有關部門為推動退役運動員到學校擔任體育教師工作,專門組織退役運動員參加教師資格培訓,以幫助他們通過考試獲得教師資格。這種教育培訓還可以在運動員退役之前進行,幫助有志于退役后去中小學從教的運動員備戰國家教師資格考試,如果退役前能取得教師資格證書,可實現退役與入職從教的順利銜接。
優秀退役運動員到中小學校兼任、擔任體育教師,應充分發揮教體融合的優勢,將運動員的體育專業技能與學校體育教學實際需要有機結合。學校體育教學有兩個方面的需求,一是上好國家課程標準規定的體育課和開展課外體育鍛煉,這要求退役運動員上崗后成為“復合型”體育教師,而不是只會教自己退役前從事的運動項目,如游泳運動員不只是教學生游泳,乒乓球運動員不只是教學生打乒乓球。
二是對全體學生進行一定的專業運動訓練,并對部分學生進行競技運動和參賽項目專項訓練。這方面需要退役運動員更多發揮自己所擅長的專業運動才能,相當于兼具體育教師和教練員兩種角色。總體而言,應以上述第一方面為主,第二方面為輔,學校可根據需要并結合退役運動員的具體情況,工作安排上既注意平衡,也適當有所側重。
“體育強則中國強,國運興則體育興。”暢通優秀退役運動員到學校兼任、擔任體育教師的渠道,是深化教體融合改革,推動社會體育與學校體育融合、競技體育與青少年體育融合,促進青少年文化學習和體育鍛煉協調發展的有益探索。把這項基礎較好、廣有共識的工作做好做實,將成為我國學校體育和青少年體育健康發展的新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