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已滿百日。自中辦、國辦印發《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以來,各地陸續出臺了相應文件和政策,推動學校在課程安排、活動安排等方面作出巨大調整,學校和教師的角色有了重新定位。伴隨著一系列政策逐漸落地,教育的生態面貌將迎來重大變化。
理念是行動的先導,有什么樣的發展理念,就會有什么樣的發展實踐。新時代提出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為“雙減”背景下的教師發展體系構建提供了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的總指導。
要創新教師發展體系的理念、內容、形式、方法,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著眼于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打破思維慣性,真正領會“雙減”工作的精神實質,堅定素質教育、五育并舉、全面發展方向,凡是不符合這一精神的要堅決改正。要協調教師發展中的職前和職后、信念與能力、教學與研究、教書與育人、減負與提質、校內與校外、師生與家校等關系,以“雙減”工作精神為指引,加強能力培訓,在學會“十個指頭彈鋼琴”過程中實現教師的全面發展,破解“雙減”推進中的各種難題。
要以綠色理念構建符合“雙減”精神的教師發展長效機制,立足國情世情開展教師培養和繼續教育,建立教師的終身學習生態,以好學習、會學習、善學習的教師教育和培養學生。要以開放理念拓展和充實教師發展體系,要站在“兩個大局”的歷史高度,著眼教育的未來,汲取世界各國教師發展的有益經驗,培養教師開放的視野。要秉承共享理念,將服務社會進步、服務終身學習納入教師發展目標,推動教師發展成果和學校教育資源更好地影響和輻射社會。
教師發展更是事關民生福祉,決定著“雙減”工作的成敗。當前,我國城鄉、地域、學校間的教育差距依然明顯,因此,必須站在新時代高度更新理念,做好新時代“強師工程”,加強中西部欠發達地區教師定向培養和精準培訓,重點向中西部尤其是縣域及以下一線教師提供機會,做好“培養一批、輸送一批、提升一批”,做好教師的關心支持和保障工作,這是領會“雙減”精神、做好“雙減”工作的前提和基石。(嚴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