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推動勞動課扎實落地
2022-05-17 09:15:17 來源:中國教育報
1
聽新聞

■落實勞動課程標準系列評論之三

近日,《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2022年版)》正式發布,勞動課程將于今年秋季學期正式走進中小學生的生活。新課標為勞動課程設置了分學段、進階式的課程目標,并提出了三大類、十個任務群的課程內容,為勞動課程的規范開設提供了基本遵循。科學合理設計、因地制宜開展勞動課程,對推進新課標落地、提高勞動教育成效具有重要意義。

開發靈活、適切、求實的多元化勞動課程實踐項目。勞動課程實踐項目的選擇是提高勞動教育成效的基礎。要精心設計、科學安排,開發靈活、適切、求實的勞動課程項目,避免“一刀切”、形式化、工具化。其一,形式要靈活。在項目的選擇與確定、課程資源和場所建設上需因地、因人、因事、因時而變化,不搞千人一面和千校一面;同時,在組織形式上,突破班級編制、年級局限,打破家庭、學校、社會壁壘,給足師生自主空間。其二,內容要適切。立足學生身心成長發展階段特點,適應人工智能時代教育信息化需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化、多樣化的學習和發展需求,精選適合學生需要和實際、且能切中勞動素養培養目標要求的實踐項目,形成多元“課程超市”。其三,成效要求實。使學生定期到工廠、農村勞動,到社會實實在在地參加勞動或志愿服務;引導學生出力流汗、動手實踐、手腦并用、知行合一、學創融通;使學生通過勞動,習得知識技能、養成勞動習慣、錘煉精神意志。

打造學校、家庭、社會的立體式勞動課程育人環境。勞動課程育人環境的打造是提升勞動教育成效的關鍵。勞動教育是一項復雜多樣、恒久持續的系統工程。新課標中“清潔與衛生、整理與收納、烹飪與營養”等勞動課程的有序推進和有效實施,需要學校為主導、家庭為基礎、社會來協同,相互補充、相得益彰、一體化推進。一要發揮學校的主導作用。學校要在組織領導、頂層設計、課程設置、師資隊伍、場地資源、風險防范管理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確保勞動課程的開設有組織、有平臺、有師資、有保障、有成效。二要落實家庭的基礎作用,要教給學生勞動的本領、生活的能力。家庭要積極配合勞動課程的實施,轉變觀念、創造條件、提供機會、言傳身教,同時避免家長代勞、以錢買勞、拍照打卡等形式主義。三要激活社會的協同作用。勞動課程需要落實到真實的勞動體驗和勞動實踐中,而很多具體勞動場景無法在學校和家庭中實現,這就需要社會提供多樣化的勞動課程實踐場地,助推勞動課程順利開展,確保學校、家庭、社會同向同行、同心協力。

構建科學、合理、動態的綜合化勞動課程評價體系。勞動教育課程評價體系的構建是提升勞動教育成效的保障。課程評價體系發揮著激勵、監督、調控的功能,檢驗著勞動教育課程的實施效果。首先,要樹立科學的評價理念。堅持以學生的成長為導向,堅持日常評價、學期評價和學年評價相結合,更加重視自主參與,更加重視實踐過程,更加重視勞動價值觀的養成。其次,要合理確定評價內容。新課標在對學段目標的設置中,關注了勞動技能、勞動觀念、勞動習慣與品質、勞動精神、勞動過程、勞動成果等多方面的目標,讓勞動教育課程評價的內容呈現出多元化的特點。同時對勞動教育課的課時、課程側重點等都有明確的指導,在量上和質上給出了評價參考標準。再其次,要動態優化評價方法。學校應遵循系統性、動態性、可操作、可量化等原則,以質性評價為主、量化評價為輔,努力實現勞動知識與技能評價、勞動習慣與品質評價、勞動觀念與勞動精神評價的有機統一和動態平衡。在勞動課程的實施過程中,結合課程特點建立多元的評價體系,及時有效反饋學習成果,確保勞動課程向深、向實開展。

“一個人把自己的智慧、技藝和對事業的無私熱愛變成勞動的物質成果,他會享受到光榮感、自豪感,為自己的成就而自豪。”勞動課程的有效開展是青少年增長勞動知識、提高勞動技能、激發生活熱情、樹立“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價值觀的必由之路。推動勞動課程多樣化著陸是新時代教育者的共同責任與追求。

(作者系鄭州商學院校長、教授)

《中國教育報》2022年05月17日第2版

標簽: 因地制宜推動勞動課扎實落地 meta name=d

責編: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