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輕災害風險守護美好家園 家長必須知道的防災減災知識
2022-05-16 08:12:33 來源:中國教育報
1
聽新聞

5月12日是我國第14個全國防災減災日

主題是“減輕災害風險,守護美好家園”

和小編一起了解防災減災知識

關鍵時刻能救命呢

期,臺風、洪水等災害隨時可能發生

這些防汛自救技能要知道

校園作為人員密集的場所

主要群體是學生

防災、避災知識的普及更加重要

在學校里

如果遇到地震、踩踏等災害

要如何自救、逃生呢

遇到地震如何逃生?

對各類自然災害的應對中,對地震的應對是第一位的,因為地震來勢突發,極難預測預防,給人反應的時間極端。遇到地震時,要保持鎮靜,就地擇物倚靠躲避,待地震過后,有序撤離到教室外廣闊地帶。

課桌就是救命草:正在學校上課時,如果發生地震,要在教師指揮下迅速抱頭,躲在各自的課桌下。

有序撤離遠離樓轉角:震后要按照時的逃生訓練,在老師安排下有序向教室外面轉移。撤離過程中,在樓梯轉角處最容易發生踩踏事件,要有序通過。

操場最安全:在操場或室外時,可原地不動蹲下,雙手保護頭部,注意避開高大建筑物或危險物。

自救中最重要的是:鎮靜、除險、求救。

鎮靜,是指人們遇險后應當堅定生存信念,消除恐懼心理和急躁情緒。

除險,是排除險情,設法掙脫被束縛的手腳,清除掉壓在身上的物體,竭力創造一個生存空間,盡力尋找水和食物,注意保存體力,延續生命,等待救援。

求救,是想方設法向外面傳遞求救信息。求救時特別忌諱急躁,一定不能大聲連續呼叫,應當細心注意傾聽外界情況,間斷地呼救。呼救時可用石塊、金屬等敲擊物體,發出聲音,這樣可節省體力,且能使信息傳得更遠,效果更好。

遇到踩踏如何逃生?

初遇擁擠人群

當發覺擁擠的人群向著自己行走的方向涌來時,不要盲目奔跑,以免摔倒,不要逆流前進。

應該馬上避到一旁,并盡量抓住旁邊一些堅固牢靠的東西,如路燈柱、欄桿等,或進入路邊小店躲避,待人群過去后,迅速離開。

陷入擁擠人群

時刻保持警惕,千萬不能被絆倒,要是發現前面有人突然摔倒時,馬上停下腳步,同時大聲呼救,告知后面的人不要向前靠

如果人流量很大,但移動速度不快——可手握拳,右手握住左手手腕,雙肘與雙肩行,放在胸前。肘部能夠保護自己不被擠壓,給心肺留出呼吸空間。

若已經陷入擁擠人群,繼續保持雙肘在胸前,形成牢固而穩定的三角保護區的姿勢。同時,微彎下腰,降低重心,低姿態前進,防止摔倒。

混亂場面 自我保護

若被推倒,要設法靠墻壁,或在人流移動方向的側面。雙手在頸后緊扣,以保護身體最脆弱的部位,面向墻壁,身體蜷成球狀。

如果不能靠墻壁,倒下時,千萬不能仰面朝天!一定身體弓形,并繼續保持手部姿勢,以保護頭部、胸部等重要器官。

事故已經發生

若是事故已經不可避免地發生,及時聯系外援,尋求幫助,同時開展自救和互救。

這些防踩踏安全常識

務必要求孩子牢記

課間休息或放學后不要急于搶行下樓;

上下樓梯要嚴格按照學校對各班規定的樓梯行走;

上下樓梯要按規則:靠右、慢行、禮讓。做到遵守秩序、輕聲慢步、禮讓右行,不能擁擠;

上下樓梯時,不系鞋帶、不撿掉在地上的物品、不攀肩而行、不高聲喧嘩、不搞惡作劇(尖叫、亂喊、開玩笑、打鬧、三兩搭肩而行)、不快跑亂竄;

要避免人員高峰期(上課、下課、放學、集合),可適當提前或延后上下樓;

做到“集體上時切勿下、集體下時切勿上”尤其是手上持有重物、身體有病或傷時更應注意。

標簽: 防災減災 遇到踩踏如何逃生 遇到地震如何逃生 防踩踏安全常識

責編: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