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研究證書化,是指沒有進行扎實的研究,以拿到結題證書為目的的功利化的研究態勢。這種現象的存在,不僅可能讓教師的研究能力得不到提升,甚至還出現數量與質量的倒掛,影響學校的教科研生態。
例如,有的教師完成了多項課題研究,手里有著令人羨慕的多張結題證書,卻很少有自己的思考。有的學校,每年有幾十項課題結題,但要問相關教師,該校課題研究成果是什么、在校內是怎么應用的、如何進行成果推廣等課題研究的本質問題時,卻很少有人答得出來。
結題證書只是課題研究的副產品。在課題研究過程中,一旦陷入對證書的追求,不僅背離教科研的本質,也會對學校很多工作造成負面影響。如何避免課題研究證書化,需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首先,祛除課題研究與利益的捆綁。目前,很多學校都將課題研究與量化考核、績效工資、評優評先、晉升職稱、人才項目申報等掛鉤。一旦將課題研究與利益捆綁,就容易導致浮躁和急功近利。只有祛除課題研究與利益的捆綁,研究者才能基于自己的興趣和需求,研究出對教育教學有用的真成果。
其次,要幫助教師準確評估自己的研究興趣和研究能力。以拿證書為目的的證書化課題研究,其結果可能是教師沒有開展真正的研究,或沒有研究出有質量的成果。為何會出現這樣的狀況?與很多教師的研究項目不適合自己有很大的關系。學校教科研管理部門幫助教師找到適合自己的研究項目,能極大降低課題研究證書化現象的產生。
再其次,鼓勵教師開展接地氣的草根課題研究。調查顯示,一線教師的課題研究選題中,有很多不接地氣的研究項目。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選題太大,沒有具體的切入點,很難進行實質性的研究;二是選題過于高端,例如“學校生命教育的頂層設計研究”,這樣的選題適合教育決策部門,不適合一線教師;三是選題過于空洞,沒有具體的抓手,很難開展真正的研究。只有開展與教育實踐相匹配的課題研究,才能避免課題研究走向證書化。
最后,嚴把課題立項及結題的鑒定關。在立項評審時,不僅要看課題選題是否具有研究價值,還要根據申報人的工作崗位及研究能力,做到研究內容與工作實踐的匹配。在結題鑒定時,對于不符合結題要求的成果,鑒定人員要給出鑒定指導意見,采用延期結題的方式,讓課題組調整研究思路,改進研究方法,提高研究質量。對于沒有進一步研究價值的課題,可終止研究。
課題研究為了拿證書、為了追求證書數量而忽視研究質量,不僅讓研究陷入證書化,還會破壞學校的研究與教學生態。祛除證書化對課題研究的負面影響,是學校教研工作的一件大事。
(作者系江蘇省宿遷經貿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教授、蒲公英評論獨立評論員)
《中國教育報》2022年06月07日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