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高職院校來說,人才培養質量是發展行穩致遠的生命線。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抓手在哪里?教學質量無疑是關鍵一環。
新疆農業職業技術學院通過一系列改革創新,打出一手漂亮的教學質量“提升牌”,取得一系列重要教學成果。改革中,新疆農職院積極創新教學管理體制機制,構建起一套可行的教學質量提升機制。該院開展二級扁平化教學管理體系改革,以“優課工程”為抓手打通教學改革“最后一公里”,以部門績效考核為動力構建起內部質量保證體系,為高質量高素質人才培養奠定了堅實基礎。
開展二級扁平化教學管理體系改革,形成質量文化
“我們2008年就在新疆高職院校中率先開展二級管理機制改革,配套開展了以辦學效益為核心的二級分院部門分配制度改革,給予各分院教師聘用、經費預算管理和運行成本控制等自主權。”新疆農職院副院長王海波對記者說。
過去,該院的管理體系有7個層級,難以達到提升教學質量的要求。改革后,該院整合教務處等相關部門職能合署辦公,教務管理人員職能由過去的管理變為服務和督查,行政管理色彩的淡化,增強了二級分院提升教學質量的動力。
“人事權、資金使用權以及專業設置權都由二級分院說了算,無疑給了我們足夠的提升教學質量動力。”新疆農職院植物科技分院副院長王新燕說,“與傳統的層級管理相比,改革后責、權、利結合到一起,夯實了二級分院辦學自主權。”
王海波說,改革后的二級教務管理體制,按照質量管理原則實現了教學質量生成與質量管理主體的有機統一,各二級分院的質量建設,特別是專業產教融合建設水平、人才培養質量和師資隊伍建設水平直接關系分院發展。從被動變主動,從根本上促進了分院從自身可持續發展角度注重質量建設,進而形成自己獨特的質量文化。
精簡、合署后的學院教務系統,由于職能整合、人員減少,從根本上打破了科室業務隔離,有效提高了工作效能,從以前的直接教學行政管理,轉變為管理與教學改革研究、政策制度頂層設計、過程質量指導和評價,科學構建了二級教學質量管理體制。
提升教學質量,師資隊伍是關鍵因素之一。2015年,新疆農職院出臺“學院教師職業能力標準”,構建“師德+教學技藝、專業技術、學生教育管理能力三項能力”的職業能力體系,打通了專業教師教學、科研和學生教育管理發展渠道,鼓勵教師發揮特長促進職業發展,讓教師的質量意識變為一種自覺。
優課工程打通改革“最后一公里”,筑牢學生主體地位
“我們開展的優課工程打通了課程教學改革‘最后一公里’。”王海波對記者說。為全面推進課程教學改革,以適應生源特點,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新疆農職院2015年啟動“一人一優課”工程,實現了每位教師要有主講的1—2門優課,并通過數字化資源平臺“曬課”進行共享交流。
為做好優課建設,2015年該院制定《新疆農業職業技術學院課程標準制定指導意見》,投入專項資金,以點帶面,推進“一人一優課”建設,先后支持137門課程建設。目前,各專業核心課程基本得到全覆蓋支持,為建設高質量優課提供了有力支撐。2018年10月,該院對首批達到優課標準的課程采取“分院+學院”兩級驗收機制進行了建設驗收,首批驗收8個二級分院55門優課。
“一人一優課”保證了課程質量,這些課程由教師們自己建設、自己使用,相當于對課程進行了精細化打磨。
“在優課建設過程中,我首先考慮如何讓課程吸引學生,讓學生愛學、樂學,這對提高教學質量才有保障。”教師王萍莉對記者說,“通過優課建設,自己的教學水平得到極大提升,專業水平和能力大幅增強,為提高教學質量奠定了堅實基礎。”
有了優質的課程做保證,該院在此基礎上積極推進教學方法改革,確保優課實施落地到課堂上。為體現學生學習主體和教學中心地位,該院積極推進項目化教學、小組化教學、積極教學法等方法與手段的改革,推行做中教、做中學。
在項目化教學實施過程中,成立學習小組,開展小組項目討論與實施,教師進行巡視指導與輔導,形成小組項目成果總結與匯報。在項目化課程教學中,學生各種課堂活動占課程時間50%以上。
王海波告訴記者,優課工程帶來了教學方法手段的改革,確保了學生課程學習成果產出,并不斷促進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毫無疑問,教師隊伍素質的大幅提升,為教學質量提升提供了堅強保障。教師把一批批不斷產生的成果應用到課堂上,受益的無疑是學生,教學質量得到充分保證。
以部門績效考核為動力,構建縱橫交錯質量保證體系
“我們以目標績效考核為動力,建立內部質量保證機制取得顯著成效。通過系統構建內部質量保證體系,以診斷與改進為抓手,以績效考核為動力,構建起分層次、縱橫交錯的內部質量保證體系。”王海波說。按照全員、全程質量管理思想,以提升服務學院、專業、課程、教師和學生質量為目標,新疆農職院進一步構建了高效教學工作管理與改進組織結構。
記者了解到,該院通過創新管理模式,構建兩級質量管理體系,并成立以書記、院長為組長的質量建設領導小組和工作機構。基于學院、分院兩級管理模式,創建學院層面宏觀管理、各分院針對不同專業實施各具特色精細化管理的模式,系統建立了各部門內部質量保證和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管理兩大體系。
王海波說,針對部門工作職責的履行和學院部署的各項工作,學院建立了內部質量控制和運行機制,管理服務部門定期對各項工作進行督導檢查,下發整改通知單;各部門年終結合績效考核情況,分析存在的問題,制訂改進方案。
“學院并不直接考核教師,而是直接考核分院的質量業績。”新疆農職院園林科技分院院長劉志宏對記者說,“這樣的績效考核壓實了分院提升教學質量的責任,把分院發展和教職工捆綁在一起,引導全體教職工凝聚起來,形成提升教學質量合力。”
“針對管理服務部門和二級分院的性質和特點,以共性和個性相結合的方式,我們創新了統一的一級指標和個性化的二級指標為一體的考核標準,以考核引導各管理服務部門注重管理和服務的職能,不斷提升效能作風,提升質量意識。”王海波說,在部門績效考核辦法中,全院人員均成為考核的主體,全員參與績效考核,激發了質量意識,進一步為提高教學質量和管理服務水平提供強大保證,全面提升了全員的現代質量文化意識。
教學質量的提升帶來了辦學質量的提升,新疆農職院2018年獲得全國職業院校教學管理50強稱號。新疆農職院院長李京田告訴記者,由于辦學質量連年提升,學院連續多年就業率位居新疆前列,2014屆—2018屆畢業生對學院教學滿意度、畢業生總體能力滿意度穩步提升,“這些成績的取得,是學院著力提升教學質量的一系列改革舉措發揮了關鍵作用”。
作者:本報記者 蔣夫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