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讓城區孩子感受勞動之美 在實踐體驗中培養勞動意識
2020-04-23 14:18:56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中國教育報
1
聽新聞

日前,在天津市和平區降為低風險等級地區后,岳陽道小學及時將教科書派發到每個學生手中。與此同時,學校德育處在學生中開展養成教育,鼓勵他們自己動手給書本包上新書皮。疫情發生以來,該校通過智慧校園發布“家務勞動小能手”展示活動,倡議學生在家中開展家務勞動,并在線上與小伙伴展示、分享勞動成果。

近年來,岳陽道小學充分發揮勞動綜合育人功能,探索德智體美勞相融合的開放式勞動教育模式,在推進勞動教育落地生根方面破題出新。該校校長褚新紅表示:“勞動教育與其他方面的‘互育’,實際上是一種相互強化、相互補充、相互滲透、相互整合。”

在實踐體驗中培養勞動意識

岳陽道小學把勞動教育作為德育工作的有力抓手。校內,該校主要側重“以校為家”的勞動教育,形成了月月掃除、日日值日的運作機制。各班開展了小小分餐員、圖書管理員、班級文化員等角色創建活動,學生們各司其職,在勞動崗位上感受責任與擔當。該校還整合各班資源,建立61支志愿服務小分隊,常年堅持組織學生開展維護社區環境、養護樹木等服務活動。

該校將勞動教育作為學校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今,該校已開設了縫紉、木模、烹飪等十余種勞動技能課程,其中“物聯網種植”“愛的陪伴”兩門課程最為典型。“我們把探索以勞動的平凡性、創造性等作為課程目標,教育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褚新紅說。

和平區屬于老城區,土地資源嚴重匱乏。為了讓學生體驗農業生產勞動,該校因地制宜,把閑置的樓頂空間利用起來,下大力氣建立了388平方米的物聯網種植基地,安裝了專業技術人員研發的“物聯網種植架”,內設10個物聯網小菜園、10個自動種植小菜園,供學生從事種植活動。在這方寸之間,學校教師帶領各班學生學習育苗、移栽、制作植物標本等技能,真切體驗到了勞動的樂趣。

與優秀傳統文化攜手并進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二十四節氣是傳統農業生產活動的基本時間指針、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對于在都市成長生活的孩子們,它神秘而又遙遠。該校副校長張靜秋介紹,為此,學校將二十四節氣列為學校項目研究整合課程,開展覆蓋全學科的節氣研究活動。

在岳陽道小學,以二十四節氣項目為主線,各學科的節氣研究活動開展得如火如荼,時常有變化,年年有更新。

體育課,教師帶領學生以“躍”為主,探秘二十四節氣中的體育文化,根據每個節氣的特性,舉行拔蘿卜、投射、釣魚、秋收等適合不同年齡學生的“節氣杯”小型趣味比賽,讓學生在增強團隊凝聚力的同時體會到付出的辛苦與收獲的快樂。

美術課,以“繪”為主,教師帶領學生通過繪畫風箏、各季植物、制作樹葉剪貼畫等活動,感受節氣的不同色彩,將樹葉經過篩選、整理、拼擺、粘貼,創作成一幅幅具有創意性的藝術作品。

科學課,則以“農”為主,在學生中開展各種科學調查和體驗活動,如用落葉制成標本或書簽,了解落葉腐爛變質的過程,是如何為大地貯存養料、為作物生長提供必要條件的。

與創新素養雙向并舉

為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勞動能力,岳陽道小學還攜手區勞技中心共同組建了一支由數學、科學、英語、美術、信息和專業勞技教師組成的精英團隊,為學生開設相關課程。

從最初的搭建“胡蘿卜高塔”、制作“果蔬小車”到關注生活、解決現實問題的“海河篦子—水面垃圾清理船”,以及第四代課程“我是建橋師”等項目研究,學生們自主探究、大膽創新,取得了不菲的成績。

學生團隊研發制作的“海河篦子—水面垃圾清理船”在全國綜合實踐優秀成果展示中獲得一等獎第一名,彰顯了岳陽道小學勞動教育與創新思維發展相融合的豐碩成果。該校學生表示:“‘海河篦子—水面垃圾清理船’的研究讓我們實實在在地體驗到發現問題、基于問題尋求解決策略、實踐創造應用的過程,更體會到了勞動的價值。”

“開放式的勞動教育,培養學生自覺勞動、勇于創造的精神,良好的勞動習慣和積極的勞動態度,將為學生終身發展和他們的幸福人生奠定基礎。”褚新紅說。

責編: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