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前期,大學生們居家積極適應線上學習,科學做好自身防護,主動參與公共健康知識普及,展現了科學抗疫的青春力量和顧全大局的精神風貌。現階段,國內疫情基本穩定,作為見證和關注大學生返校復課工作的高校教師,筆者想與大學生朋友們交流大眾健康視角之外的一些思考。
本學期前半段,大學生居家上網課,有些課程的進度可能容易“超速”,深度和廣度或略有缺失。大學生返校后可以更好利用圖書館的電子書、紙質書資源,在業余時間結合網課筆記對疑難問題及時查漏補缺,進行深度學習。發現問題不能視而不見或繞道而行,而要努力夯實知識網絡中的每一節點,為應用與創新奠定堅實的基礎。大學生要勤于和教師交流所思,并和同學結成學習共同體,互幫互助,不因疫情影響而使學習的深度打折,不讓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質量在特殊時期縮水。
有些學生此前已花較長時間準備重要的證書考試或資質考試,近期考試卻因疫情不得不突然取消,大家對此不必懊惱、氣餒。機會青睞有準備的頭腦;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學生們要回歸考試的深層次動因——做更好的自己,這是不依賴任何時間表的。考試的恢復終有時日,屆時勝出者總體而言會是那些比較耐得住寂寞和超越功利的學習者。在這個終身學習的時代里,學習主要不是強調爆發力的短跑,而是馬拉松,是常態化的自我超越的努力。沉靜下來思考清楚,不再為此繼續懊惱、空耗時間,而是盡快將寶貴的精力專注于有意義的學習。
既有的大學生志愿者團隊在各級學校復課后可以和當地有輔導需求的中小學生取得聯系,尤其對父母曾參與一線抗疫工作的中小學生,應盡己所能予以幫助。這些青少年的付出其實和他們的父母一樣令人敬佩。面對疫情,他們小小年紀不僅經受了全方位上網課這一前所未有的學習挑戰,而且在很需要父母關愛陪伴的特殊時期,他們必須目送父母毅然逆行遠征,與時間賽跑、與病魔搏斗。這些孩子努力跟進網課、獲取新知的同時,還為遠方父母的安康深感憂心。
目前,各地已有中高年級研究生以及大四學生下沉到調研學校、實習學校,其他年級的大學生返校率較高。心理學、教育學、社會工作等專業方向大學生志愿者可在線下或線上走近這些孩子,了解他們的所需,為他們提供專業知識服務,以抗疫支教實際行動幫助英雄的子女,向英雄致敬。此外,已經返校的大學生可以在電子學習資料傳送等方面為第二批返校學生提供便利,讓他們在物理空間和心理空間上盡快重新融入溫暖的集體。
相信2020年的春天會見證眾多青年學子奮斗的風采和奉獻的赤誠。學校和教師作為強有力的后盾,會攜手大學生們繼續答好抗疫的后半張考卷。
(作者系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