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來襲,疫情給全國人民造成的災害和損失是巨大的,對國人的生活模式、人生態度和生命價值取向的影響也是深刻的。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回顧人類社會所遭遇的重大瘟疫災情,其破壞性與建設性往往相生相依。重大瘟疫給人類造成的巨大災難,不僅能反向促進人類對相關物質存在及其運行規律的認識水平,還能內化為相關領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直接動力。因而災難對于人類來說,具有內生的正知善行效應。如1346年席卷歐洲大陸的黑死病(鼠疫),直接推動并成就了歐洲的文藝復興;1831—1832年英國暴發的霍亂,26000多人的性命警醒世人要遵從工業革命與環境保護不可偏廢的發展理念;1918年3月4日源于美國堪薩斯州一處軍營的西班牙大流感,隨后在中國、印度和西班牙等國大暴發,兩年時間內就感染了大約10億人,奪走了5000萬到1億人的生命。這一人類巨大災難催生了全球性衛生合作計劃,極大地提升了流行病學和醫學統計的主流學科地位。自此人類防抗病毒傳播的知識體系不斷豐富和完善,極大提升了整個世界的公共衛生水平。
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將成為近百年來對世界政治、經濟和社會發展影響深遠的重大公共衛生事件,同樣也必將成為推動人類文明和進步的里程碑。這也為我國推進全球治理體系、提升國家軟實力、助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一個十分難得的“逆境自勝”契機,也為學校教育提供了豐富的教育資源。
首先,中國政府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國際形象得到了充分展示。中國率先提出并正致力建構的全球共建共治共享治理體系將得到更多國家的認同和主動協同。這將大大提升國人的自信,有助于開展大國形象教育,增強學生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
世界衛生組織總干事譚德塞在多個場合公開表達:“我對中國的稱贊是實至名歸的,我還將繼續稱贊中國”。巴西三位前總統羅塞夫、盧拉和卡多佐近日接受媒體采訪時一致認為,中國的抗疫之戰所取得的勝利將使全人類受益,并呼吁全世界團結起來,共同戰勝人類這一共同的新敵人。英國著名社會學家馬丁·阿爾布勞接受媒體采訪時也表示,中國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中付出的巨大努力,堪稱世界典范。中國以自身行動詮釋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性和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其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先進性和現代性得到了充分的檢驗和展示。這不僅大大提升了中國人的文化自信,還有效提高了中華文明對世界各國的吸引力。這將有助于在學生中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陶養家國情懷。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可以抽繹出家國情懷、社會關愛和人格修養三條主線,核心是認知上對國家概念內涵的認同和行為上的自覺遵從,即知行合一。“國家”一詞,在中華文化的語境中,“國”和“家”既是因果關系也是先后關系,前者意為“國”是“家”之基礎和前提,有“國”才有“家”;后者要求任何國民的個人價值判斷和行為取向須先“國”后“家”。因而中華文明強調每一個人在自己所處的環境里,在一定的社會關系網絡中,要對周圍的人和事有一種休戚之感,盡到自己應盡的責任,使整個社會成為一個具有緊密聯系的“共同體”,而非基于個人主義,單純以利害關系相結合。
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在中華大地的肆虐及被快速遏制的過程,也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先進性和現代性進行充分檢驗和展示的過程,這不僅大大提升了中國人的文化自信,還有效提高了中華文明對世界各國的吸引力。
在馳援戰“疫”的各條戰線上,黨中央一聲號令,海陸空三軍及全國數萬醫療隊隊員,從空中、陸地會師武漢,飲馬長江,在荊楚大地上與新冠病毒展開了殊死搏斗。在“戰”疫前線,醫護人員救治水平高超,診療費用全免;在方艙醫院,黨員做起了志愿者,收垃圾、打掃衛生,開展方艙攝影展,醫生、護士和患者共同跳起了歡快的健身操。這樣的場景,是樂觀、豁達、互助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歡歌,是中國人文化自信的自然流露。世界衛生組織總干事高級顧問艾爾沃德感嘆道:“如果我感染了,我希望在中國治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先進性和現代性不僅得到了充分檢驗和展示,極大地提升了中國人的文化自信,還有效提升了中華文明對世界各國的吸引力。
再其次,中國防抗新冠肺炎的全民戰爭及其取得勝利的過程以及與其他國家在政府作為、國民行為和民眾關系等要素的對比中,蘊藏著豐富的教育資源,亟待社會各界提煉總結、傳播和推廣,助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一個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只有經歷苦難才能創造輝煌。不論是宅家“避”疫,還是馳援“戰”疫和救治“勝”疫,大家全方位嵌入了這場人民戰爭。我們感受了、參與了、看到了、思考了、體悟了國有疑難可問誰、民有苦難該依誰。這場經久的嵌入式情境體驗,尤其對于數億在校學生來說,在靈魂深處悄然注入了“今生今世當為誰”的人生目標定向和人生價值牽引,14億國人共同上了一堂端正個人三觀的大課。
國家有多好?國民多友善?民眾多團結?只有通過親身體驗和國際對比才知道。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國及世界各國相繼大暴發,由于諸多國家政府不作為、國民極端個人主義等多重因素的反復疊加,在一些國家和地區天災已然演化成人禍。這為國民,尤其是數億在校學生,通過全程嵌入式體驗與國際觀察對比相結合的方式,共同上了一堂生動的增進國家認同、強化民族團結的情境體驗課。
政府有作為,國民不恐慌,疫情才能滅。在中國,疫情防控可謂傾全國之力,救治病人可謂不惜血本。反觀一些國家,在疫情防控上指東道西、相互推諉,政府的不作為給普通民眾乃至世界人民造成了深重災難。
人人皆為我,我亦為人人,戰“疫”才能勝。我國防抗新冠肺炎的全民之戰之所以能如此順利,是個人舍小家馳援“戰”疫和救治“勝”疫還全民健康之勝,是人人為我、我為人人共譜時代精神之勝。
天不分東西,地不分南北,同為一家人。抗擊新冠肺炎就是與時間賽跑,既是對一個國家組織動員能力的全面檢驗,更是一個國家國民內生的互助精神的展示。全國各地共擔國難,彰顯出強大的集體主義與愛國主義精神,將中華民族內生的互助和友愛精神完美展現給世人。
多難興邦,逆境自強。當前社會各界不僅要一如既往地對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保持徹底清零態勢,還要注重對這場災難事件對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建設性價值和教育性價值進行總結提煉,并讓它們在每所學校、每位教師和學生心里升華,切實轉化為14億國人包括時代新人注重自我修煉、勇擔社會責任、筑牢家國情懷的不竭動力。
(作者系北京師范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