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感謝了,大連理工大學幫龍陵擁有了第一臺專屬負壓救護車!”云南省保山市龍陵縣中醫院院長王耀昌激動地說。龍陵縣是大連理工大學定點扶貧單位,是云南重點的僑鄉之一,也是疫情境外輸入的重要戰場。疫情發生后,大連理工大學掛職干部國翔宇急龍陵之所急,及時向學校匯報龍陵防疫物資緊缺情況,學校當即撥發??顬辇埩曩徣胴搲壕茸o車等防疫物資,為穩固龍陵抗疫防線提供堅實保障。
自2013年起,大連理工大學承擔了定點扶貧云南省保山市龍陵縣的任務。七年間,一批批掛職干部相繼赴任踐行初心,一個個扶貧項目先后落地“生金造血”,一屆屆師生志愿者愛心支教傳遞知識力量……在大工師生心中,龍陵從七年前那個遙遠陌生的名字,逐漸成為相識已久的朋友。
教育扶貧筑夢領航
“大工的老師來啦!”清晨,龍陵縣核桃坪村小雨淅瀝,大連理工大學外國語青年師生支教團的成員一推開村委會大門就驚呆了,大院里擠滿了早早趕來的學生和家長,期盼的眼神和真摯的笑臉,瞬間融化了支教團隊員的心。外國語學院黨委開展黨建扶貧與“三全育人”雙推進,每年選派優秀青年師生開展愛心支教活動。支教團成員根據孩子們實際需求制定課程內容,小學組將英語與國學、音樂等啟蒙課結合,從全新的角度拓展知識面,初、高中開設英語、數學等基礎提升課和文化興趣課。這里的孩子們學習條件相對艱苦,基礎普遍薄弱,初升高的升學率不足25%。許多孩子寫下對自己10年后的期待,紙條上出現最多的是“考上大學、走出大山、報效祖國”。這更讓支教團的成員意識到切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任和支教活動的意義。
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大連理工大學發揮教育教學優勢,把定點扶貧與國情民情教育結合起來,將龍陵設為定點研究生支教基地;校團委和研究生院組織暑期大學生社會實踐團,到龍陵縣開展社會實踐活動;馬克思主義學院把定點扶貧縣作為轉變作風、調查研究基地,進一步豐富完善中國特色扶貧開發理論;創新學院深入開展“青年紅色筑夢之旅”活動,鼓勵大學生用創新創業成果助力脫貧攻堅;體育教學部師生多次義務為龍陵縣進行體育援助。學校還依托直屬高校優質培訓資源,舉辦多種專題培訓班,連續選派各方專家赴龍陵舉辦專場講座,先后培訓龍陵縣黨政干部944人、中小學教師1099人,通過智力扶貧帶動鄉村振興。
產業扶貧落地生金
發展產業扶貧是真正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大連理工大學先后派出多批專家實地調研,根據龍陵硅儲量豐富的特色,確立了“招商引資+產業扶貧”幫扶新模式,引進新興產業項目,增強地方“造血功能”。
腳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兩年時間,大連理工大學掛職干部張濤先后50余次飛赴西安、大連、銀川、昆明等地為龍陵招商引資奔忙,在多方支持與努力下,2017年8月,全球新能源500強企業、全球最大的單晶硅光伏產品制造商西安隆基綠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落地龍陵,為當地提供2000余個就業崗位,平均每戶貧困戶月增收3000至4000元。這個總投資45億元,年產5GW單晶硅棒項目成為保山市歷史上最大的工業投資項目,短短兩個月后,保山隆基單晶101車間第一根單晶硅棒拉制完成,拉開了保山隆基生產制造的序幕,實現了大連理工大學精準扶貧龍陵縣,由“輸血”到“造血”的重大轉變。
全員扶貧凝心聚力
2017年,大連理工大學與保山市簽署協議,共建滇西產業發展研究院,發揮大連理工大學在技術開發、成果轉化、產業培育等領域的優勢,針對滇西進行產業發展頂層設計,幫助建立鄉村農產品“佧佤翁”品牌,開展“教授科技服務團”、校友“保山招商引智行”等活動,持續為滇西產業發展助力。
“師傅,這是什么面?真好吃。”食堂廚師笑著答道:“這是云南的特色小吃——餌絲。”近幾年,在大連理工大學食堂里就能品嘗到許多龍陵味道,學校還舉辦了龍陵農特產品推銷會、龍陵特色美食節等活動,在開展消費扶貧的同時也把西南邊陲的美食引進校園,不斷營造“大工有愛,助力龍陵”的全員扶貧氛圍,讓每一位師生都能為脫貧攻堅貢獻力量。大連理工大學黨委書記王寒松表示:“發揮大學優勢,與龍陵縣人民一道,奪取脫貧攻堅戰的全面勝利,是一項光榮的任務,也是我們傳承大工紅色基因,應該履行好的責任和使命,學校將繼續與龍陵縣攜手并進,實現定點扶貧政治責任與脫貧攻堅主體責任相得益彰,共同打贏脫貧攻堅戰。”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大連理工大學把扶貧職責扛在肩上,在精準扶貧上下真功夫,積極發揮高校優勢,彰顯高校力量,助力龍陵于2019年4月退出貧困序列。2020年是實現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之年,大連理工大學將繼續加大扶貧力度,壓茬推進鄉村振興計劃,切實做到“四不摘”,認真落實“兩不愁三保障”,鞏固脫貧成果,講好大工與龍陵攜手奮斗,奔向美好未來的脫貧故事。(本報記者 吳琳 本報通訊員 杜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