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農業”推動產業高速發展
2020-06-28 15:38:49 來源:閩北日報
1
聽新聞

一架無人機在技術人員的遙控下,一鍵騰空、輕巧如燕,超低空平穩飛行,飛機掛載的噴灑系統將藥液均勻地噴灑而下,不一會兒時間就完成了40多畝茶山和錐栗的植保作業。這是6月23日發生在建甌市東游鎮盛地村的一幕。

無人機的推廣使用為建甌“智慧農業”發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撐。“以前是人背著藥桶給莊稼打藥,一人一天最多噴灑十畝地。現在用上無人機之后,一人操作一架無人機一天能噴灑300多畝,相當于30個人的工作量。”承接植保作業的建甌市長隆智慧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黃良勝說,無人機不僅效率更高,噴灑農藥也更精準,能均勻而有效地殺滅害蟲,提高噴灑質量,減少農作物、土壤的農藥傷害。

建甌是“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園區”“中國果菜標準化建設十強市”“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縣”“國家級電子商務進村綜合示范縣”。從田間作物到設施蔬菜,從種植業到養殖業,時下,一場以互聯網為主要動力的農業科技革命浪潮,正在建甌農村大地蓬勃興起。“智慧農業”以其智能、精準、科學的生產方式,讓越來越多的農民合作社、種植養殖大戶及普通農戶嘗到了科技興農的甜頭。

建甌市翠松現代農業公司在小松鎮一期投資4300多萬元,新建600畝高標準現代化的溫控連棟大棚。物聯網改變了傳統的農耕方式,是翠松公司發展智慧農業的亮點。“公司在水肥一體化總控室安裝了一體化計算機和自動緩沖洗機,然后利用物聯網技術來控制灌溉和過濾水,調節溫水、冷水使用。”派駐企業的科技特派員王樂旺介紹說,總控室不僅和辦公室聯網控制,還與省農科院聯網,既可讓農科院的農業專家們通過遠程視頻系統診斷農作物病蟲害,也可為客戶實時提供所定制的大棚蔬菜種植、施肥、除害等現場畫面。

“通過‘智慧農業’,我們從插秧到收割,全流程都是機器幫著干。”建甌市瑞福農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魏美建說,合作社現擁有大型旋耕機、高速插秧機、大型水稻聯合收割機等農機設備138臺。瑞福農機合作社積極創新水稻種植方式,結合土地流轉,實行耕、種、收,及水稻烘干、打包全程機械一體化,采取“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管理模式,實現信息資源共享,開展五個統一(統一購機、統一作業、統一價格、統一管理、統一服務)的專業化服務,讓種田省時省工更高效。目前,該合作社通過流轉土地,已承包土地面積達3360多畝。去年,合作社開展代耕代種代收服務,創收利潤達120多萬元。

責編: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