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鋼板材轉債有投資者一下中簽20張,但投資者表示決定棄購,只因每股凈資產太高導致轉股價太高且看不到降低轉股價的希望。這樣的可轉債,更像是企業債,類似的可轉債雖然中簽率很高,但不一定“香”。
本鋼板材截至2019年末每股凈資產值5.03元,根據相關規定,上市公司再融資的價格不能低于每股凈資產值,也就是說,雖然本鋼板材的股價只有3.25元,但是再融資的價格卻不能低于5.03元。這樣一來,投資者認購再融資就出現了一個悖論,從二級市場買入股票只需要3.25元,但是不管認購增發還是配股,都不能低于5.03元,那么誰還會去傻乎乎地認購再融資?本欄認為這可能是本鋼板材發行可轉債的直接原因。
但是投資者購買可轉債就有利可圖嗎?從本鋼板材的股價走勢看,前一次股價觸碰5.03元是在2018年3月19日。這就是說,最近的兩年時間,本鋼板材從沒有達到過轉股價5.03元。那么這個轉股價有可能進行下修嗎?本欄理解,既然再融資的價格不能低于凈資產值,除非本鋼板材的每股凈資產值能夠下降,否則轉股價依然沒辦法下修。所以從可轉債的估值體系看,現在投資者認購本鋼轉債,與認購單純的企業債并沒有多大的差異。
那么,對于企業債來說,本鋼轉債的票面利率第一年為0.6%,第二年為0.8%,第三年為1.5%,第四年為2.9%,第五年為3.8%,第六年為5%。即使是最后一年的5%,也不如企業債的利率高,而且前面的利率就更少,所以按照本鋼轉債的純債價值計算,其上市即破發屬于正?,F象。
那么有沒有辦法降低轉股價格?本欄說了,如果當前的政策不變,那么就必須要降低本鋼板材的每股凈資產值,但通過虧損來降低顯然不符合各方的利益。
本欄認為,對于鋼鐵行業企業來說,可能的辦法就是修改資產估值的財務記賬方式。打個比方,諸如把高爐等資產的記賬價值中的使用年限減少,加快它的折舊速度,從而讓高爐的資產價值下降,從而降低每股凈資產。當然,這一過程可能會追溯往年的利潤水平,甚至有可能引發追溯調整后的業績虧損,但是這樣一來,高爐的賬面價值就和變現價值更加接近,公司的經營本質不變,每股凈資產值卻能大幅下降,這對于公司的再融資以及改變全行業破凈的現狀都有好處。
在本欄看來,鋼鐵股的高凈資產和低股價中,正確的是低股價,有“虛值”的是凈資產,因為投資者更關注的是這一資產如果變現能夠產生的價值,而非它的購買成本。試想,一個對于自己很有意義的車牌號碼,自己花了大價錢買入,但是對于公眾來說,這不過是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車牌號碼,它的價值量也沒有什么附加值。高爐也一樣,對于鋼鐵企業自己很重要,但如果拿來變現,也沒有太高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