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2020年長沙市城區小學畢業生升初中聯合微機派位在岳麓區舉行,這是民辦初中首次全部超員搖號,與公辦學校同步招生。
▲7月4日,2020年長沙市城區小學畢業生升初中聯合微機派位在岳麓區舉行,4.5萬余名小學畢業生通過微機派位升入初中。
從2016到2020年,長沙小升初招生政策改革的“最后一只靴子”落地。以此為契機,優質生源的爭奪問題得到迎刃而解,教育均衡發展、教育公平拔掉了最后一顆釘子。
觀潮君認為,“公民同招”標志著公、民辦學校進入公平競爭的新賽道。新賽道上,家長心態有何影響,教培機構何去何從,失去“生源質量”的優勢民辦初中又將怎么調整?教育將迎來怎樣的新局面?觀潮君帶你深度揭秘。
焦慮的心可以回歸淡定嗎?
教育是民生工程,教育均衡直接關系人民福祉。“公民同招”是教育均衡化的必要一步,也是關鍵一步。近年來,為了推進教育均衡,長沙市一直在不懈努力。
2016年2月28日,長沙出臺的“最嚴招生令”劍指“以錢擇校、以權擇校、以分擇校”。2016年,長沙市“小升初”微機派位后,公辦學校之間沒有一個學生出現學籍異動。
▲“公民同招”元年,長沙22所民辦學校和子弟學校拿出7833個派位計劃。
就從這一年開始,“條子”不見了,為上一所心儀學校,家長要到處托人、找關系、打招呼的情形也不再。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那些不敢開手機、不敢去辦公室、“東躲西藏”的校長們,生活也走上了“正軌”。
然而,在公辦零擇校的嚴政下,新的狀況又衍生了。
去民辦!!抑制不住的擇校沖動,開始轉向民辦。伴之而來的還有民辦學校聯合培訓機構的“秘考”、“坑班”、“掐尖”等招生亂象。更有甚者,很多家長、孩子一路“披荊斬棘”以為拿到“船票”“上岸”了,到最后才發現不過是“假考”、騙局一場。
面對小升初民辦學校的“謎一樣的操作”,明知其中不少是騙局,為什么家長還爭先恐后地去踩坑?明知不應該,為什么家長還早早就把孩子送去學奧數,搞外培?
歸根結底是,一些民辦學校因享有招生自主權,與培訓機構利益捆綁違規“掐尖”。部分學校甚至從小學五年級開始掐。
這些非常規招生途徑,不僅嚴重擾亂了正常招生秩序,人為造成學校之間生源質量的不平衡,更給焦慮的家長火上澆油。如果放任不管,“教育公平”“教育減負”將成為一句空話。
改革中出現的問題,要用深化改革來解決!
面對出現的新情況,長沙市教育局將招生思路從“公辦不擇校,擇校到民辦”迅速調整為“公辦不擇校,民辦不擇優”。2019年民辦學校納入派位范疇,拿出部分名額進行微機派位。2020年的民辦學校全部實行全員微機派位。
▲觀摩微機派位的家長。
政策發布當天,家住東塘的鄧女士看到手機上彈出的招生改革新聞,第一時間轉到了她的家庭微信群。“不用到處參加培訓了!那些秘考、占坑班都沒必要去相信。政策已經很明確了,再被騙就是自己蠢了!”鄧女士告訴觀潮君。
端午假期,鄧女士一家甚至難得地外出旅游了3天。看到景區拍攝的照片,孩子露出了難得的笑容。鄧女士將這張照片作為自己的手機壁紙。
“公民同招”并沒有像有人擔心的那樣,引發恐慌。在“所有人都沒得擇”的情況下,大家的心態反而更加平和了,民辦學校“擇校熱”得以降溫,家長長期的焦慮心態得以緩解。
觀潮君為此與10多位家長進行了交流,絕大多數家長認為如今 “公民同招”反倒不用糾結了。有家長說:“我們曾為了女兒上學,做著‘保公辦、沖民辦’的兩手準備,”也有家長表示,“為了拼民辦校,孩子沒有周末和假期,上各種培訓班。孩子累,家長也焦慮。這個政策一來,我把培訓班都退了,安心上家門口的學校。”
民辦學校和培訓機構的出路在何方?
家長、社會評價一個學校優劣的標準很簡單——看成績、看升學率?;谶@個原因,在學生擇校的同時,一些學校也在拼命擇生、掐尖。
“公民同招”讓掐尖成為歷史,生源區域均衡得以保障。無疑,對公辦、民辦學校而言,這都將是一個巨大考驗。
教育工作者都知道——只會教好學生的教師,不是好教師;只會教好學生的學校,也不一定是非常優秀的學校。
對民辦學校而言,習慣了優質生源,現下能否盡快調整、適應,從而延續教育質量?這個問題擺在了民辦學校辦學者的面前。
觀潮君發現,長沙民辦教育工作者可以說是既感到了危機,又頗具信心。以下兩個觀點,正好印證了這兩種心態。
“對民辦學校的內涵品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源的變化更加考驗民辦學校的辦學質量,習慣了教最優秀學生的老師如何教好微機派位的學生也面臨巨大挑戰。”中雅培粹曹志鵬表示。
“相對于公辦學校,民辦學校有靈活的管理機制,比如獎懲制度,末位淘汰,公立學校就很難做到。在好的激勵政策下,民辦學校老師會全力以赴。”長沙多個民辦學校的校長表示。
觀潮君認為,在這一新政的影響下,民辦學校將出現兩極分化:一批優勢明顯的學校將得到長足發展,一批基礎薄弱的學校將逐漸被淘汰。而對于教培行業,此番改革帶來的威力也不容小覷。
無獨有偶,鄧女士的手機上有不少小升初微信群、QQ群。過去,這些群總是不斷涌現考試信息,今年也平靜了下來。群聊的主題由過去的擇???,變成了家庭教育、素質提升。
不少家長和鄧女士一樣,認為既然不能通過它擇校,那就沒必要上這些既花錢,又耗時間的培訓班了。“公民同招”后,各種“坑班”沒了市場。
還有家長認為,與其花不少精力在語數外等學科培訓上,不如乘機培養一兩個興趣、愛好。因此,從事小學音樂、體育、美術、舞蹈、棋類、機器人等非學科培訓類的機構,在疫情結束后將迎來一波小高潮。
分析認為,新政對從事初中、高中培訓的校外輔導的機構影響甚微,中考、高考、出國留學等考試培訓也存在巨大市場。
從國家近期的教育政策中不難發現,素質教育、勞動教育、特色教育已經成為當下和未來教育行業發展的重中之重。
可以預見的是,不管是民辦學校還是教培行業,都將迎來一輪新機遇。對于民辦學校和教培行業來說,及時轉型,找到自身的特色化教學資源,是今后發展的重要課題之一。
▲7月1日,長沙市與國防科大簽訂協議,共建國防科大附中。
同一起跑后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時光回到2016年,雖然長沙的基礎教育在全國很有地位,享有盛名。
但決策者認為,絕對不能躺在功勞簿上睡大覺。“擇校”問題歸根結底是優質教育資源不均衡均造成的。措施的優質資源仍無法滿足群眾不斷增長的教育需求。
長沙教育的新發展、新增長,需要一個支點!而這個支點,就是招生改革。
回顧為期5年的改革進程,從公辦到民辦形成了一個政策閉環,也充分體現出自我革命、自我加壓的勇氣。
通過改革,就是要撬動教育者的思想,引導所有學校從關注招攬生源,到關注如何培育每一個學生,實現自我革命。
通過改革,就是要撬動資源的均衡配置,把人民群眾對于優質教育資源的需求,傳導到每一所學校,實現自我加壓。
“改革不是目的,不是結果,而只是過程。目的是促進義務教育的均衡和高質量發展,結果是學生公平享有優質的義務教育。”長沙市教育局黨委書記、局長盧鴻鳴表示:“在通過招生政策對擇校進行調節的同時,更重視學校的高質量發展,讓學生在家門口享受優質教育,從根本上解決擇校問題。”
發展的問題,要用進一步發展來解決!
2016年4月27日,麓山國際將全面托管長沙市二十八中,二十八中同時更名為“麓山外國語實驗中學”。
2017年7月1日,長沙市第十九中學由博才中學全面管理。
2020年5月,批塘中學由雅禮中學托管。
2020年7月1日,長沙市教育局托管科大附中,集中優質資源扶持學校發展
……
5年里,每個區都推出了自己的行動計劃,每所人民群眾不太滿意的學校,都有針對性的提升措施。
用5年時間,把當時那所家長不愿選擇的學校,打造成家門口的好學校。改革這5年中,麓山外國語學校校長張輝特別有感觸。但更有感觸的是家長、學生。
▲一位網名為linov的家長在家長幫論壇上留言。
一個支點,可以撬動教育的整體生態。也正因為如此,“公民同招”才得以順利推進。
實施公民同招,將推動校際之間的公平競爭,促進公民辦學校的內涵發展,實現“起點競爭”向“特色競爭”“生源競爭”向“質量競爭”的轉變,進而促進義務教育質量的整體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