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美國是目前世界最大的經濟體,我國居于美國之后排名世界第二。之所以得出這樣的認知,是因為目前美國的GDP總量比我國高了7萬億美元。不過,也有一種觀點認為,我國的GDP總量已經超過了美國,那就是按購買力計算的GDP。如果是按實際GDP計算呢?
無論是名義GDP還是購買力平價GDP,都有把物價算進去,名義GDP中的有一部分其實是物價上漲貢獻的,而購買力平價GDP則是考慮了各國之間的物價差距。唯獨實際GDP是沒有把物價考慮進去的,所以實際GDP增速往往能更好地反映一國經濟的實際增長情況。
不過比較奇怪的是,各國在公布GDP數據時,往往GDP增速用的是實際GDP增速,而GDP總量則通常是名義GDP總量,很少看見有公布實際GDP總量數據的。那么,如果是看實際GDP總量,我國與美國的差距還有多大呢?
實際GDP總量的另一個叫法為不變價國內生產總值。根據數據顯示,美國2019年的不變價國內生產總值為19.22萬億美元,這比美國的名義GDP總量少了2.2萬億美元左右。實際GDP總量比名義GDP總量少,這種情況是比較正常的,因為正常來說一國的通貨膨脹率都是正的,就算偶爾出現負數,也會想盡辦法扶正,因此包含物價上漲在里面的名義GDP總量就會比實際GDP總量高。再來看我國的情況。我國2019年一季度的名義GDP總量為21.34萬億元,不變價GDP總量為19.54萬億元,意味著實際GDP總量比名義GDP總量少了8.4%左右。若是全年也按這個比例計算,那么2019年我國的實際GDP總量就應該在90.7萬億元左右,相當于13.14萬億美元左右,比名義GDP總量少了1.2萬億美元。
可以看出,在實際GDP方面,我國跟美國還相差了6萬億美元左右,比名義GDP總量的差距少了1萬億美元左右。
我國實際GDP總量還要多久能超過美國?
6萬億美元已經相當于我國實際GDP總量的45%,并不算小。不過因為我國的實際GDP增速比美國高很多,所以這個差距也并非不能被抹平。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預測,美國今明兩年的實際GDP增速分別為-8%和4.5%,我國今明兩年的實際GDP增速分別為1%和8.2%。以此計算,到2021年時,美國的實際GDP總量為18.48萬億美元,我國的實際GDP總量為14.36萬億美元,差距進一步縮小至4萬億美元。
假如從2021年以后,美國的實際GDP保持2%的速度增長,我國則保持5%的速度增長,那么只需再花9年,即在2030年我國的實際GDP總量即可超過美國。這個時間跟我國名義GDP總量超越美國的時間差不多。
總而言之,我國無論在名義GDP總量還是實際GDP總量上與美國都還有不小差距,同時在未來10年內也都有超過美國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