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制創新 巧織兒科便捷診療網
2020-08-25 13:27:21 來源:將康報
1
聽新聞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一名新生兒哭得有些異常。監測數據顯示,孩子低氧血癥,給予治療后仍呼吸偏快、輕度三凹征,胸部CT提示雙肺大片實變……吸入性肺炎!很可能是肺內有胎糞殘留,醫生第一時間施行了支氣管鏡灌洗術。術后,患兒呼吸困難明顯改善。

北京朝陽醫院能開展支氣管鏡灌洗術,得益于北京市醫院管理中心兒科學科協同發展模式的推動。

“兒童支氣管鏡技術對探取患兒呼吸道異物、診斷呼吸道疾病具有重要作用。”首都兒科研究所附屬兒童醫院呼吸內科主任醫師曹玲介紹。近年來,她一直被派到北京朝陽醫院兒科工作。

記者近日從北京市醫院管理中心相關媒體溝通會上獲悉,近3年來,在這一發展模式的推動下,北京市18家市屬醫院兒科打破“圍墻”、整合資源,呈現出快速協同發展、創新的良好態勢。

機制創新

巧織兒科便捷診療網

據北京市醫院管理中心黨委書記、主任潘蘇彥介紹,和全國很多地方一樣,兒科診療需求大、醫療資源短缺與不均等難題也困擾著北京市。同時,加速兒科科技創新和學科發展也勢在必行。面對上述問題,按照北京市醫院管理中心的統一領導和部署,2017年10月,北京兒童醫院、首都兒科研究所附屬兒童醫院聯合牽頭,18家擁有兒科的市屬醫院組建成立了北京市醫院管理中心兒科學科協同發展中心。

“不破不立。成立兒科學科協同發展中心,首先要打破醫院的‘圍墻’。”據該兒科學科協同發展中心主任、北京兒童醫院院長倪鑫介紹,首先,北京兒童醫院和首都兒科研究所附屬兒童醫院這兩家牽頭單位將學科建設與優勢互補緊密結合,結合各單位的優勢特色和發展需求,將各醫院兒科醫療資源整合為一盤棋,向協同單位成員提供疑難病診治的便捷預約、會診、轉診、特殊檢查檢驗等綠色通道,力求提升各院兒科診療水平,實現京內患兒便捷就近就醫、兒科綜合實力全面提升。

在此機制下,以呼吸科見長的北京朝陽醫院實現了兒科呼吸與皮膚病診治的全面升級,兒童腫瘤救治基礎較好的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世紀壇醫院實現了該專項救治能力進一步提升,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完成新生兒病區籌建,清華大學附屬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完成兒科急診籌建,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逐步打造完善的新生兒診療平臺……

3年間,兩家牽頭單位加強外派人員遴選、考核,以成員單位發展基礎為出發點,根據兒科發展方向及覆蓋區域兒科就醫需求,制訂適宜的學科建設方案,填補成員單位學科、技術以及病種收治等方面的醫療空白。

除了“補強”,還要聯動盤活資源。據介紹,為實現病人少跑路、救治多提升,協同發展中心籌建了遠程會診中心、轉會診平臺和新生兒轉運平臺,實現患者診療信息院際間實時傳輸,保障轉院接診、收治患者雙向無縫銜接且安全高效,截至今年6月共轉運危重新生兒1111人次。同時,成員單位還打通院際間采供互通平臺,積極推動兒童自制劑院際間調配使用,很多院內制劑“明星小藥”實現了跨院調劑,受到患兒家長的一致好評。

此外,協同中心各成員醫院間的深度醫療合作,如聯合查房、疑難病例討論、遠程會診,推廣臨床診療方案、臨床路徑、兒科質控和培訓等,也在不斷提升著北京市兒科醫療水平。(下轉第3版)(上接第1版)

共建共享

用好優質科教資源庫

從臨床診療入手“補強”,是為了破解眼前兒科困局;而要從長遠可持續提升兒科質量,還需要注重科教建設,為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據北京市醫院管理中心兒科學科協同發展中心秘書長、首都兒科研究所常務副所長謝向輝介紹,在科研方面,協同中心已建立市屬醫院“院際間”兒科科技資源共享共建模式。兩家牽頭單位已共享54臺大型科研儀器平臺設備,成員單位可通過電話預約使用,儀器平臺整體年服務時長達2萬個小時,服務課題項目達百余項,助力協同成員單位科研水平的提升;已開放共享兒童樣本庫資源共享平臺,中心內部可申請樣本查詢,實現多中心樣本、標本存儲;已開通兒科文獻信息資源共建共享服務,定期舉辦科研方法學培訓、多樣化學術交流活動等。

在教學方面,據北京市醫院管理中心科教處處長潘軍華介紹,協同中心目前已完成跨院教學專家庫的建立,先后舉辦兒科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18場、兒科住院醫師能力技能大賽兩場、兒科住院醫師能力考核6場、兒科住院醫師師資培訓研討班4場,累計2000余人參與。

同時,以協同中心為依托,各成員單位還創新兒科繼續醫學教育數字化資源建設與共享工作,建立了教學資源網絡共享平臺。“早前,住院醫師臨床思維能力訓練課程均以線下教學形式開展,受距離及工作時間的限制,大家積極性并不高。教學資源網絡共享平臺建成后實現了網絡直播、同步分享,突破了時間、空間的限制,教學參與度和積極性明顯提升。”潘軍華說。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北京市屬醫院有1747名兒科醫生,較協同中心成立之初的1482名,增加了近18%。市屬醫院兒醫團隊在不斷壯大的同時,各項業務能力水平也在穩步提升。

做細做優

助力學科取得更大進步

3年的抱團發展,讓醫院看到了成果,也干勁十足。“下一步,將重點圍繞北京朝陽醫院兒科的新生兒、呼吸等專業,在醫療服務、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平臺搭建和資源共享等方面開展全方位的交流與合作。協助朝陽醫院申報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中小兒外科診療科目的增項,重點發展小兒外科,尤其是普外、泌尿專業常見病、多發病和急診的救治能力。兒童支氣管鏡等技術還需要提升,今年要繼續接受該院醫生到首兒所進修學習。”從宏觀到細節,謝向輝已經有了清晰藍圖。

據悉,協同中心目前正在開展兒科醫療服務能力評價指標體系建設,從住院綜合服務能力、學科發展均衡性、病種質量、負性事件等方面對各單位兒科專業醫療服務能力進行分析和評價。協同中心還將在更多市屬醫院兒科實施類似北京朝陽醫院兒科的針對性發展規劃。

“學科協同發展是一項開拓性工作,是創新管理、探索新模式的試驗田。希望協同中心繼續深挖學科創新點,聚焦學科交叉與融合,探索制定精準績效考核評價體系,同步發展信息互聯互通和醫學數據庫建設,助力兒科學科取得更大的進步。”潘蘇彥表示。(記者崔芳)

責編: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