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州市是全國首批教師“縣管校聘”改革試點縣。近年來,嵊州市持續深化試點成果,聚焦城鄉、校際、區域之間教育發展不平衡、資源配置不均衡等堵點、難點,統籌全市優質教育資源,開展縣域教共體改革,推行集團化辦學,均衡城鄉教學環境、補齊教育短板,促進縣域教共體辦學實力整體提升。
強弱互補組團,有效盤活校際資源
分類整合建團。建立集團化辦學模式,將全域所有義務教育階段學校通過地域特征、辦學模式和教學需求3個模塊綜合比對,組團形成15個教育集團、11個城鄉校際聯盟,匯聚、整合4778名骨干教師、52門特色課程,實現各學校師資、校資、課程設置、教研成果集中管理、統一供給。
暢通共享渠道。制定集團化管理實施方案,統一集團內資源共享制度,以集團為單位推進教育基礎設施互補、學科資源匯集、2%—6%名師骨干跨校流動、名優校長3年輪崗管理等舉措,實現校際資源全面共享。
強弱互助共融。由集團核心校派駐管理人員,幫帶薄弱學校統籌規劃學年工作,謀劃教學改革和特色培育,協調教師開展集團內輪崗任教,助力結對學校提升辦學水平,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輻射面。
拓展線上渠道,共享優質教學資源
建立數據中心,匯聚教學資源。依托釘釘全事項辦理云平臺,采取“政府建目錄、企業搭模型”的方式,由市教育部門根據省教育均衡發展指標建立目錄,由大數據中心協助建立均衡發展檢測云上模型,建成可匯集、整理、分析、歸類、共享教學資源的數據中心,實現縣域內各類優質教學資源在“互聯網+”條件下均衡配置。
發揮龍頭優勢,共享教研課程資源。推行優秀課件、課題研究成果全域共享,縮小城鄉、區域、校際教學差距,推進城區、城鄉整體提升教學質量。目前,各教共體已共享優秀課件、課題創新成果等各類教學資源2000余條,開展共同體內網絡調研活動80余次,形成教研成果1500余篇。
組織線上教研,搭建輔導交流平臺。疫情期間,按照“停課不停學”要求,推出“云課堂”,錄制微課481節,點播6萬余次;針對學生和家長受疫情負面信息影響,造成心理和情緒的變化,專門錄制14期教育專家專訪特別節目,為學生和家長解答疑惑、送去心理關愛。
強化制度保障,促進教共體整體提升
建立集團整體捆綁考評制。實行集團總校與分校捆綁評比考核,集團內各校的教學管理、辦學質量、安全工作、設施建設等考核成績,作為集團總校年度考核評比的主要依據,充分調動總校在經費投入、師資力量、教學設施配置上向各分校傾斜的主動性。
建立優秀課件、教研成果評價機制。將各集團各學校教師上線分享的優秀課件、教研成果進行綜合評價,作為優秀教師評選、晉升、輪崗、掛職的重要考量依據,充分調動教師隊伍加強教學研究、主動創新的積極性。2019年以來,各教共體共享的優秀教研成果獲得各級各類評比獎項200余項。
建立均衡發展監測評估制度。通過釘釘教學督導平臺,對各校生源情況、師資狀況、辦學水平、硬件設施、教學質量、安全穩定和一體化管理情況定期開展綜合評估分析,建立均衡發展監測評估機制。目前,嵊州市在教育普及、教育質量、教育保障、教育滿意度等方面的均衡發展指標高于全省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