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循證教育的本質,明確開展循證教育的方向
2020-09-01 15:23:20 來源:光明日報
1
聽新聞

中國教育發展,無論是教育改革、教育決策,還是教育實踐,都要實現科學化和專業化。教育學科要承擔起更好地服務新時代國家深化教育改革與發展的責任,需要以基于數據和證據的循證教育(Evidence-basedEducation)體系支撐。今年以來,我國政府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戰斗中基于醫療科研團隊科學和專業化的實證研究所提供的數據和證據做出了正確決策,以“循證醫學”的理念在防控疫情上做出了系列的科學決策,極大地降低了人民和國家的損失。聯系到教育決策和實踐,教育學科也需要構建循證教育體系,通過循證教育推動教育決策和教育實踐的科學化和專業化,更好地服務新時代深化教育改革和發展。

認識循證教育的本質,明確開展循證教育的方向

循證教育是一個新的概念,它是借鑒循證醫學而來,但醫學與教育學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學科,形式上借鑒不等于實質上可以照搬。教育學是圍繞學生發展和學習而構建的知識體系,循證教育顯然要以學生發展和學習為中心收集數據和資料(Data,它包括以“數字”和“文字”形式呈現的資料,有時直接譯成“數據”),構建數據庫(database),開展對數據的分析和解釋,得出研究結論,進而為教育實踐和決策提供有力的證據(evidence),它也肯定要涉及教師、課程和教學以及家庭、學校、社區、政府等組織與環境的數據和證據。循證教育還致力于學生個體的學業生涯指導和群體教育決策,它的“黃金標準”是學生自身學習的體會和感受,正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時期,在“停課不停學”的教育教學活動中開展循證教育,其數據和資料主要是來自學生在線上學習的體會和感受,這些數據和資料可以作為教師或管理者調整和改善線上教育教學方法和策略的證據,進而更有利于“停課不停學”教育決策的執行。循證教育的延伸概念有循證教育改革、循證教育政策、循證教育決策、循證教育治理和管理、循證教育領導、循證學校改進、循證課程設計、循證教學、循證教師隊伍建設等。

循證是一種利用證據追求實踐科學化和專業化的價值觀,是一種重視證據指導實踐的理念,是一種運用證據解決實踐中問題的思維,是一種基于證據開展專業實踐活動的指導原則,是一種基于證據推動實踐改進的專業依據。顯然循證教育與傳統的教育實踐既有聯系又有本質上的區別。傳統教育實踐具有經驗性和隨意性特征,個體積累的經驗在教育實踐活動中占據主導作用,教育決策很多以專家個人意見和領導指示作為依據。但隨著全球化、國際化的影響,教育改革和發展日趨復雜和多元,從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從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到學校管理,從學校改進到課堂教學變革,任何教育政策建議、教育策略、教育舉措和方案的提出和實施亟待以證據為基礎,用證據來評量,但現實中的教育改革和發展與循證教育的精神和追求還存在一定的距離。

在開展循證教育過程中,需要闡明循證教育、教育實證研究、傳統的思辨研究之間的區別。如前文所述,循證教育不是一種研究方法,它以證據為依據指導教育實踐和教育決策,證據的來源是多元的。有一類數據(Data)可以直接作為證據來指導教育改革和決策,如某個地級市中小學在編教師數量和代課教師數量的比例就可以成為該市中小學教師隊伍編制化改革的一個重要證據。第二類證據是指針對當下的教育現象和問題,需要通過實證研究(empiricalresearch)來獲得,包括量化研究和質性研究,研究者通過各種方法收集到不同類型的數據和資料,經過分析和解釋,得出科學的研究結論,這個結論就可以成為循證教育(也就是“解決”這個教育問題)中的重要證據,這類證據在循證教育過程中占有主導地位。第三類證據是已經公開發表的實證研究性學術論文、研究報告、著作等文獻,循證教育需要從這些實證研究性文獻中尋找研究結果和結論作為教育實踐和教育決策的證據。第四類證據包括從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頒布的法律法規文本、教育政策文本,它們也可以成為教育改革、學校改進等循證教育實踐中的重要證據。

構建循證教育體系,形成循證教育的多重氛圍

基于對循證教育的本質的認識,我們需要構建循證教育體系。教育是一個復雜的體系,循證的目的是要服務于教育的發展,循證教育體系可以從兩個維度去建構:一個是循證教育的研究、循證教育實踐和循證教育決策構成的體系;另一個是循證教育學科邏輯,如循證學前教育學、循證特殊教育學、循證高等教育學、循證職業教育學、循證家庭教育學、循證教師教育、循證課程論或教學論等。

開展循證教育的研究,形成學術研究的循證教育氛圍。循證教育作為一個對象應該加強研究,循證教育雖然不是一種研究方法,但應該對它開展研究,我們稱之為循證教育的研究。教育學科要致力于循證教育的研究,產生豐富的研究成果,為教育實踐者和教育決策者提供認識、理解和掌握循證教育的意義、價值,形成循證教育的思維和價值觀。

開展循證教育的實踐,形成實踐的循證教育氛圍。循證教育為了實踐,也在實踐中,它在實踐中運用實證研究方法找到解決問題、改進實踐的證據,以這些證據來解決新的問題,進一步促進教育實踐。為此我們要鼓勵中小學的教師和校長深入學習和掌握循證教育的理論基礎和實踐過程,以循證教育的價值觀、理念、思維和方式來進行課堂教學和學校管理。

開展循證教育的決策,形成決策的循證教育氛圍。循證教育的最大價值在于教育決策的科學化和專業化,教育決策可以分為學校的管理決策和政府的行政決策,無論哪種決策都可以以循證教育的證據為專業依據。學校的管理決策要以循證課堂教學為基礎,以學生學業生涯指導所獲得的證據為依據,相對應的政府教育行政決策也要建立在這樣的證據基礎上。

在循證教育的研究和實踐體系建構基礎上,我們可以更加深入地探討循證教育的學科邏輯的體系,也就是學段或領域的循證教育實踐體系。

此外,循證教育還需要基礎設施的條件。一是研究循證教育學的知識體系,編寫循證教育學教材,使之成為教育學人才培養的基礎課程,尤其要成為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的基礎課程。正如我們所闡述的循證教育本質,它是一種價值觀,是一種理念,是一種思維方式,更是一種專業依據,為此我們可以在教育學研究者、師范生、校長和教師發展等人才培養過程中加強對循證教育的課程學習,使他們在專業發展生涯的全過程中得到循證教育的訓練。二是建設循證教育的證據庫。循證教育的本質特征是證據在教育實踐和決策中的重大價值體現,它通過上文闡述的最基礎的四類證據的可持續積累形成證據鏈,作為教育實踐改進和教育決策的依據,累積性最終體現在證據庫的建構上。為此,循證教育要致力于證據庫的基礎設施建設,政府需要對這個建設進行投入,力求不同地區、不同時期的證據的積累形成證據庫,進而又為學術研究、知識生產、循證教育提供依據。

形成循證教育多重角色,發揮循證教育理論和實踐融合的價值

循證教育具有強烈的工作邏輯特征,它會涉及多重角色。在教育領域,這些角色包括學術研究者、智庫工作者、中小學實踐者、政府和學校決策者等。正如在循證醫學領域,醫學院教授、臨床醫生、醫學研究者的多重角色一樣,這些角色可以是分離的,也可以集于某個個體于一身。當大學教授針對大學人才培養開展循證教育的活動時,他們既是教授又是研究者,可能還是智庫工作者;當中小學教師和校長開展循證教育的活動時,其角色是實踐者或決策者。循證教育體系的構建需要不同體系領域的不同角色能夠攜手合作,充分發揮循證教育體系建構的價值,使教育理論和實踐真正融合。

循證教育體系構建需要集研究者、教師、智庫工作者于一身的一體化角色。循證教育在不同領域對于不同的角色具有不同的價值,就以教師教育的領域而言,我們把未來教師(師范生)培養視如醫學院的未來醫生培養,醫學生在醫學院教授和醫院臨床醫生的指導下參與病人的治療,同樣師范生的培養在大學教師教育者和現有中小學在職教師的指導下參與中小學校的課堂教學。此外,循證醫學中的對象可以是未來的醫生(醫學院現有的學生),也可以是在職的臨床醫生,循證教育中的對象可以是未來教師(大學中的師范生),也可以是現有的在職的中小學教師,醫學和教育學在形式上具有相似性,這是循證教育實踐的范疇。

循證教育體系構建需要研究者、實踐者和決策者之間平等的合作。循證教育強調教育研究者與教育實踐者彼此互相關注,相互合作,使得教育研究者關注教育實踐中的現象或問題,通過實證研究方法得出的結論或建構的理論(practice-basedevidence)能夠應用到教育實踐,幫助教育實踐者解決問題,進而使得教育實踐朝利益相關者所期待的方向發展(Research-practicePartnerships)。大學研究者和中小學的實踐者之間的合作關系早已形成,但沒有以循證教育的邏輯使合作關系服務于教育實踐的科學化和專業化。因此,循證教育可以實現政府的教育決策者、教育行政管理者、中小學學校校長及其管理團隊、中小學教師、大學研究者、教育咨詢組織的研究者以及其他教育利益相關者等相互之間平等的合作關系的建立。

循證教育體系的構建應該有利于教育理論與實踐的真正結合和融合,通過這種融合促進教育學的“有用知識”體系的形成,以改變當前教育學知識體系“無用”價值的層面。

(作者:朱旭東,系北京師范大學中國教育政策研究院院長,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朱志勇,系北京師范大學教育管理學院教授)

責編: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