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師德師風育時代新人
——探尋聊城一中的名校路徑·管理篇
“為黨育人,為國育才。”9月16日,聊城一中黨委書記、校長李榮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只有緊緊圍繞“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才能把學校辦出成績、辦出特色、辦成名校,才能給家庭帶來驕傲與希望,才能給學生美好的未來。
新時代賦予新使命。近年來,聊城一中在“珍愛生命、科學發展”辦學理念的指引下,以打造“德行校園”“智慧課堂”“活力操場”為抓手,全面落實“立德樹人”,大力推進“四有好教師”隊伍建設,積極開展和諧校園、文明校園建設,學校內涵得以不斷發展,教育教學質量持續提高,學校辦學水平全面提升。
筑好黨建堡壘配強發展“領頭雁”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是辦好教育的根本保證。”
作為全市的龍頭學校,聊城一中黨委高度重視學校的黨建工作,嚴格落實黨建工作主體責任,認真研究新時代學校黨建和黨員教育管理工作。
一年來,學校先后建立完善了黨內規章制度十余個,完善黨建工作責任制實施辦法,明確班子成員分工及黨建工作職責,推進學校黨建工作規范化、制度化、科學化。
“學校黨委將意識形態工作與黨的建設、學習教育、精神文明創建有機結合起來,加大意識形態黨委主體責任制落實力度。”李榮軍說,學校黨政領導班子成員認真履行“一崗雙責”,將意識形態工作融入到分管的具體工作中,充分發揮了意識形態工作對教育教學的靈魂性、引領性作用。
學校黨委堅持中心組理論學習制度,深入學習黨章黨規,學習黨的十九大及歷次全會精神,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同時,圍繞“立德樹人”要求,組織德育工作專題研討,明確德育工作目標、內容、途徑和方法。
針對基層黨支部重業務、輕黨建的情況,聊城一中積極探索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深度融合的對策。學校把黨建工作納入單位全盤工作同部署、同實施、同考核、同評比,使每個科室(年級組)、每個教職工都有明確的目標任務。學校高規格組建支部支委會,通過黨內職務與業務職務的統籌,加強黨建與業務工作的協調一致。學校黨委根據各支部業務工作的不同特點,把支部黨建工作與教育教學、黨政管理、后勤服務、師德師風等工作緊密聯系,堅持把支部建在業務工作上。學校黨委積極發展業務能力強的骨干加入黨組織,經過培養擔任黨小組組長,從而保證本組黨建與業務工作的統籌推進、深度融合。
如今,學校六個黨支部與各業務科室一一對應,黨支部書記在黨建工作中承擔主體責任,在業務工作中實行“黨政同責”和“一崗雙責”。
樹好師風師德當好育人“領路人”
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大計,師德為本。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明確要求,將師德師風作為評價教師隊伍素質的第一標準。
引導全體教師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好老師”,做學生錘煉品格、學習知識、創新思維、奉獻祖國的“四個引路人”,是聊城一中師風師德建設的核心理念。
“我們要打造一支眼界高、格局大、有教育情懷的高素質教師隊伍,讓老師們從‘教書匠’轉變成為‘育人師’。”李榮軍說,只有這樣,學生和教師之間的關系才更加融洽,學校培養出的人才也將更加優秀。
經師易得,人師難求。聊城一中充分發揮黨支部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體作用,建立教職工理論學習制度,定期開展理想信念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專題教育,使全體教職工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來筑牢精神家園。
學校實施“青藍工程”,發揮德教雙馨優秀教師的傳幫帶作用,加強對新入職教師、青年教師的指導,使其盡快熟悉學校制度規范、掌握教育方法,傳承學校優良傳統。學校通過舉行新教師入職宣誓儀式和老教師榮休儀式,大力弘揚“教育事業崇高,教師職業光榮”的價值理念,增強教師的使命感、責任感、光榮感。同時,學校還設立“師德講堂”,邀請省內外教育名家、名師、名班主任和師德標兵、先進教育工作者、最美教師等開展師德宣講。
學校除每學期對師德進行兩次學生評價外,對學生報告的、家長反映的、學校領導查到的、有關部門反饋的有悖師德規范、有違法規制度的行為進行認真調查處理,直接計入個人師德考核分數。實行師德“一票否決制”,師德考核分數低于80%為不合格,師德不合格不予聘任。
抓好德育教育培育時代“新青年”
“修身、立德、求真、創新”,是聊城一中的校訓。“教育無小事,事事是教育”,聊城一中全體教職工牢固樹立“成才先成人”的觀念,胸懷教好每一名學生的理想,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
焦維廣是聊城一中老校區2020級畢業生的年級主任,從教20多年來,他非常重視從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精華,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為學生的人生奠基。
“高一的時候,我要求學生們每天早晨讀10分鐘《論語》,高二的時候則是《道德經》。”焦維廣認為,要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命運和國家的命運是緊緊地聯系在一起的。
在焦維廣看來,育人比教書更重要。平日里,他經常結合時事激勵學生,培養學生的大視野、大格局,使其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他的一言 一行,生動幽默,被學生親切地稱為“焦語錄”。
課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動育人、實踐育人、管理育人和協同育人是聊城一中德育工作的六大方法,學校通過抓好理想信念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生態文明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構建學校德育工作新機制。
學校充分發揮思政課在學生理想信念教育上的主渠道作用,提升學生政治素養和擁護黨的領導、社會主義制度的政治認同,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每學期的第一個月,是聊城一中的“規范習慣養成月”。學校制定明確簡潔的課堂規范、作業規范、衛生規范、考試規范、禮儀規范和間操規范,強化學生的行為規范,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
學校積極打造愛心社團、青年志愿者隊伍等精品社團,讓學生有更多對外展示的經歷和經驗,提高學生個人素養,為其申請高校自招增加分量。如今,社團建設已經成為聊城一中校園建設中的一張亮麗的名片,為學校創建全國名牌高中提供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