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風鑼鼓、舞龍、竹竿舞、新疆舞、竹簡舞……本學期,武昌區解放橋小學組織的“民俗藝術潤校園”社團活動,成為了每周孩子們最期待的時光。
威風鑼鼓、舞龍、竹竿舞一直是解放橋小學的傳統社團項目,本學期學校以年級為單位又增設了一年級的小球操,二年級的新疆舞和四年級的竹簡舞。每周五下午的社團活動,是孩子們最快樂的時光。從下午兩點開始,孩子們就在老師的組織下開展學習。為了讓每周的這兩節社團活動課真正有實效,學校調整了教學模式。以年級整體打包、項目推進的方式,指定一名活動指導教師走班授課,每個班再配以兩名教師定點輔導。6名指導教師負責本年級活動項目的策劃和編排、動作的教授、效果的呈現,各輔導教師負責落實每一個學生的練習,配合指導教師完成整個項目活動的推進。
學校還定期舉行大型的展示活動,讓孩子們秀出學習成果。看,三年級同學帶來了威風鑼鼓。孩子們年齡小、個子小、力氣小,但一走到鼓架前,一個個表現得精神抖擻,氣勢奪人。他們眼里閃耀著光芒,手下敲擊著鼓點,這份自信與從容不禁讓人點贊。
再看四年級同學的竹簡舞,他們手執竹扇,雅正而立。隨著古典悠揚的樂曲聲,竹扇開開合合,動作婉轉流暢。那動人的身姿,流轉的氣韻,展示出中華傳統文化獨特的風骨。
民俗藝術活動給了校園里的每一個孩子展示自己的舞臺,通過展示,孩子們站到了學校的中央:在刻苦練習中他們學會了堅持;在同伴之間的較量切磋中他們學會了合作分享;在展示中他們學會了互相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