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研討 聚慧共進 雙流區國際理解教育又邁新臺階
2022-03-22 14:05:53 來源:雙流教育
1
聽新聞

2022年3月18日,由雙流區教育局、教科院組織的成都市雙流區國際理解教育研討會如期在線上舉行。會議邀請了成都師范學院徐猛教授作為研討會專家。全區國際理解教育中心組成員,全區國際理解教育專兼職100余名教師和各學校外事負責人在線參會,雙流區教科院職業教育與教育國際化研究室教研員陳嘉立老師主持線上會議,雙流區棠湖小學承辦此次線上會議相關會務。

研討會的第一節課是由棠湖小學唐琦老師執教的數學課。唐老師列舉出了古今中外6種有代表性的兩位數乘法圖,她將國際理解教育內容根植在數學教學內容上,進行大量豐富有趣又有挑戰的拓展,孩子們采用小組合作分工、交流討論、整理記錄、代表展示的形式開展了合作學習。

第二節課是由勝利小學何思禹老師執教的科學課《巖石》。何老師采用啟發式的教學模式,引導孩子們了解巖石。孩子們“聽巖石講故事”,學習花崗巖、玄武巖和化石的形成和構造,通過討論地球巖石資源的開發與流失,認識到保護地球的重要性。

第三節課是由協和實驗小學詹淑倩老師執教的科學課《環境對草藥的影響》。課堂上詹老師帶領孩子們以看、摸、聞等形式對川貝母和浙貝母進行仔細觀察,發現兩者外形和功效上的不同。孩子們通過了解環境與草藥生長的關系,培養親近自然、保護環境,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意識。詹老師引導孩子們體會藥材背后的科學內涵和人文理念,傳承和發展中草藥文化,致力于推動全人類健康和幸福的國際理解教育理念。

最后,成都師范學院徐猛教授對三節課進行了詳細的點評并對課題進行了建設性的指導。徐教授指出,在“雙減”背景下開展的國際理解教育,勢必會讓課堂有更多的可能性;“學科滲透”是常態化開展國際理解教育的主渠道,雙流教育正在這條路上走得更深遠,更有特色;“自然科學滲透國際理解教育”有著知識的客觀性、方法的同一性、價值的統一性和科學文化的差異性。通過這四個方面在自然學科中滲透國際理解教育,培養學生用科學的方法學習科學知識,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

本次研討會是對雙流區市級子課題的又一次探索與實踐,標志著雙流區國際理解教育在常態化的學科教學上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江蕾 通訊員 王浩 劉宗安

雙流教育,國際理解教育

標簽: 雙流教育 國際理解教育

責編: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