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拔逵⑴e”讓學生“蝶變”美麗人生
2020-08-17 09:14:49 來源:中國教育報
1
聽新聞

1980年8月26日,經濟特區在中國正式誕生。深圳、珠海、汕頭、廈門4個經濟特區作為弄潮兒,開啟了歷史的鴻篇巨制。40年砥礪奮進,40年風云激蕩,改革開放的浩蕩春風,讓廣東珠海展翅高飛、扶搖直上。珠海這個昔日珠江三角洲上落后的邊陲小鎮,現已華麗轉身為現代化花園式海濱城市。

珠海教育是珠海改革開放的先行者、受益者、助力者。在珠海敢闖敢試、奮力前行的路上,珠海教育也攻堅克難,開拓創新,以先行者角色,為珠海實現跨越式發展奠定厚實的人才和智力支撐。4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珠海堅持扎根中國大地辦教育,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努力“啃下”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硬骨頭”。近年來,珠海基礎教育發展規模、結構、質量芝麻開花節節高,獲評廣東省推進教育現代化先進市,人民群眾的教育獲得感、幸福感顯著提升。

回望,是為了重整旗鼓再出發;遠眺,是為了牢記使命明方向。過去40年,珠海教育改革發展的腳步,始終與珠海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緊密相連。步入新時代的今天,珠海教育系統正奮力書寫推進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新篇章,讓基礎教育資源供給更加優化、質量發展更加優質、改革創新更加優先、立德樹人更加優勝的美好愿望逐漸變為現實。

不忘初心把準黨建“定盤星”

2019年5月,珠海召開全市教育大會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推進會,對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打造教育現代化示范市和粵港澳大灣區教育高地作出重要部署。大會強調,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準確把握珠海城市新地位、新定位、新方位和珠海教育發展的大局大勢。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珠海始終堅持把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作為“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根本統領,使黨建工作成為珠海教育跨越式發展的引領和驅動,讓黨旗在教育系統高高飄揚。珠海抓牢抓穩抓實“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將黨建的政治優勢轉化為教育發展的強勁動能,推進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為了讓各級黨組織發揮好思政教育“火車頭”的牽引作用,珠海抓住制度建設這個關鍵環節,成立了以珠海市主要領導為組長、各相關職能部門一把手為成員的教育工作領導小組,黨政齊抓共管、有關部門各負其責,著力構建黨的領導縱到底、橫到邊、全覆蓋的工作格局。珠海全面提升黨建在教育改革發展中的領航作用,堅定不移突出黨把方向、管大局、作決策、保落實的主體責任,引導全系統黨員教師把黨的思想理論作為思想明燈和行動指南,確保鮮明的政治方向、服務面向、育人導向。珠海還統籌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幫廣大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珠海始終注重統籌協調,著力實現城鄉統籌、部門統籌和市級統籌等“三統籌”,奏響教育改革發展“大合唱”。全市各部門緊密協同,務實合作,高效對接,形成了推動教育改革發展的強大合力。珠海還圍繞教育改革發展的重點、難點、熱點問題,架梁立柱。2018年,珠海出臺《珠海市教育“提質創優建高地”實施意見》,全面統領珠海教育改革發展。

珠海將教育作為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夯實教育發展根基。珠海各級黨委政府把教育事業當作頭等民生大事來抓,在優先保障教育投入等方面下功夫,著力提高人民群眾的教育滿意度。珠海教育投入嚴格執行“兩個只增不減”的要求,教育投入從2016年的74.11億元,增長到2019年的129億元,全市財政性教育經費占公共財政預算支出比例均保持在13.3%以上。為把教育惠民資金用到刀刃上,珠海完善經費使用機制,2019年發放補貼及資助金4.94億元。

改革“強引擎”助推教育乘風破浪

過往成績因何而得?未來道路如何開拓?答案就是改革。珠海堅持把推進關鍵領域改革作為“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根本動力,以深化重點領域綜合改革為中心,突破教育發展瓶頸,讓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的教育理想開花結果。

教育管理體制要順應社會經濟發展需要,要在市場與計劃、效率與公平、公益與產業之中持續求得更優方案。珠海全面推進基礎教育辦學體制改革,以改革激發教育事業發展的生機活力,以改革推動教育資源優化配置,為學校提升辦學質量創造更好的機制。從2016年開始,全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和幼兒園全部由各區管理,高中階段學校全部由市教育行政部門管理,實現全市普通高中“一盤棋”管理。

教育管理職能轉變一直是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重要主題。珠海積極培育多元評價主體,橫琴新區委托優質民辦教育團隊管理3所公辦學校,聘請專業評估機構對學校管理和辦學質量進行評估,在探索“管辦評”分離路徑方面成就范例。

有什么樣的評價指揮棒,就有什么樣的辦學導向。部分學校原來衡量教師與學生,僅有分數這把標尺,如何真正讓素質教育落實落細?珠海堅決“破五唯”,扎實推動教育評價改革,建立科學的教育評價,引導社會將關注點從學生學業成績轉向全面綜合素養的提升。在義務教育階段,珠海開展“基于標準的學業質量評價”,將試卷和試題按標準進行差異化設置,引導學校更好地提供適合學生的教育。珠海還出臺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實施方案等,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珠海在高中階段開展“基于標準正態化的二十層回歸分析”,通過科學的測評體系規范學校的教育教學行為,引導學生提升核心素養。珠海還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穩步推進優質普通高中指標生招生政策,招生計劃占比70%。珠海賦予11所公辦普通高中學校自主招生權,選拔具有學科特長或創新潛質的優秀學生。

為推動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智能化、可視化、智慧化,珠海與廣東省教研部門共同開展基于大數據的區域教育教學評價與質量監測。珠海還與中國基礎教育質量監測協同創新中心(珠海)合作,挖掘數據內涵,建設專業隊伍,測以致用。2018年全國公共服務質量監測報告顯示,珠海市義務教育得分在全省抽檢城市中獨占鰲頭。

珠海還緊抓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大歷史機遇,搭建教育開放交流“雙向車道”,聚四海之氣、借八方之力。珠海與香港、澳門建立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定期會商機制,著力推進珠港澳教育融合發展,深化珠港澳教育領域交流合作。

珠港澳姊妹學校百花齊放,促進三地學校共享優質教育理念、資源。目前珠海已與香港、澳門分別締結15對、39對姊妹學校,涵蓋學前到高中等學段。多所中小學校與德國等國的學校建立友好關系。師生在外學習交流時努力講好中國改革發展故事,為促進東西方文化融合遞上中國的教育名片。

“強師工程”夯實教育優質一流發展根基

教師是教育發展的第一資源,珠海堅持把建設好一支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的教師隊伍,作為“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根本保障。珠海外引內培,打造能干事、干成事的“人才特區”,著力打造一支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

師德為先,近年來,珠海嚴把入口關,對新進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和業務能力,進行雙重考察。珠海制定中小學教師師德負面清單,將師德評價融入教師育人環節、嵌入教師日常工作,健全師德建設長效機制,引導教師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珠海還深入開展師德建設學習月活動,開展“最美教師”宣講活動。

為讓德藝雙馨的教師培育德才兼備的學生,珠海成立市教師發展中心,根據教師發展需求分層分類精準培訓。珠海發揮高校集聚優勢,與北師大珠海校區等高校聯合開展強師工程培訓。近3年來,全市培訓了1.5萬名教師,覆蓋率達44%。珠海連續3年舉辦市直屬學校校長暑期研修班,國內知名教育專家學者帶領校長提升專業化水平。該市還創建了71個市級校長(教師)工作室、開展50余項專項課題研究等,與市、區教研員共同承擔公開課和教研活動600多節(次),培養1100名學員。

為引導教師勇做漫舞云端的“弄潮兒”,珠海開展“互聯網+”教研活動及網絡學習空間應用,推動信息技術與教研深度融合。在疫情期間,珠海教師快速反應、主動作為,線上教育引來全國各地“粉絲”點擊觀看,僅湖北地區就有近100萬。香洲區等區在線課程入駐“粵課堂”,課程累計點擊量約1300萬。

營造教師人人盡展其才、好教師不斷涌現的良好生態,一直是珠海的不懈追求。珠海市嚴格落實中小學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平“兩個不低于或高于”政策,完善職稱評價標準,深化科研評價機制改革,以質量和貢獻為核心推進分類評價,激發教師工作積極性、主動性。珠海建立西部偏遠學校與海島教師榮譽制度和傾斜制度,對在西部偏遠學校和海島地區從教30年以上、具有突出貢獻的教師進行表彰。近5年來,珠海教育系統分別有4名、1名、1名教師獲評全國優秀教師、全國模范教師、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在“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活動中,珠海市獲省級“優課”696節,占全省32.3%,從而領跑全省。

師資均衡是珠海推進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的關鍵發力點。珠海推進“縣管校聘”改革與校長教師交流輪崗,暢通東西部地區教師雙向交流渠道。近3年,珠海各區教師交流率達5%,校級領導的交流率達3%,“縣管校聘”觸發師資均衡的“蝴蝶效應”。

為職業院校學生搭建“才學青云梯”

大國崛起離不開大國工匠,而一流職業教育是大國工匠成長發展的培養基。近年來,珠海職業教育以培養適應珠海經濟產業發展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為目標,以產教融合和校企深度合作為基礎,以人才培養質量為核心,構建以“一個核心、三大板塊”為基礎的具有珠海特色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

珠海是珠江西岸核心城市,電子信息、家電電氣、精密機械制造等產業欣欣向榮。如何讓專業的“鞋”更合產業的“腳”?該市通過規劃引導、資金支持等,堅持校企精準對接、精準育人,大力推進中職學校實現專業設置與城市、產業需求同呼吸、共奮進,重點建設加工制造、交通運輸、信息技術等七大專業體系,七大類專業的專業布點數占專業布點總數的92%以上。

珠海著力推動職業教育在提質培優、增值賦能的軌道上高質量發展。目前,珠海中職教育(含技工類學校)已形成包含4所國家重點學校、1所省重點學校的“聯合艦隊”,其中3所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學校,共擁有3個國家緊缺人才培養培訓基地、20個廣東省重點專業。

工匠之師才能培養工匠之才,珠海各職校引導專業教師、實習指導教師到企業實踐,招攬行業、企業技術技能大師,鍛造“能文能武”的雙師型教師隊伍。目前,全市有61名省市級專業帶頭人、16名省市級名師,雙師型教師比例達到78.75%。

近年來,珠海各職校還將職業技能大賽的內容、工藝、設備、標準和規程引入到相應的專業課程教學中,以賽促教、以賽促學。在2019年省級賽事中,珠海35人奪得一等獎。在2019年國家級別賽事中,珠海市4個項目代表廣東省參賽,獲得兩個一等獎。為給職業院校學生搭建“才學青云梯”,珠海還與珠海城市職業技術學院等職業院校協作共進,積極推進三二銜接等中高職對接培養。2019年,全市各中職學校共有35個專業,與高職院校實現了三二銜接或貫通制培養,3498名學生升入高等學校學習。

校企深度協同育人是提升育人質量的關鍵一招。珠海以創新政校行企合作辦學體制機制為引領,依托珠海職教集團,深化校企合作,努力構建人才共育、過程共管、成果共享、責任共擔的合作辦學機制。各中職學校共有418家校企合作單位,由此強化“雙元”育人等合作,共同力推以企業能力為導向的教學改革。學生在項目化、案例等教學中整合知識技能,在“真刀真槍”中知行合一,就業水平水漲船高。2019年,珠海市中職學校畢業生就業率達95.6%,平均起薪約為3119元;3498人升入高等院校,比率達52.3%。

優先發展奠基教育公平優質路

從“普九”到教育現代化,40年來,珠海追求教育公平和質量的腳步從未停歇。珠海堅持把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作為“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根本目標,加大優質學位供給,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提升普通高中辦學質量。珠海統籌城鄉義務教育資源均衡配置,推進學校布局、師資配置、入學保障、學校管理、教育教學水平一體化,教育公平的廣度和深度不斷拓展,努力滿足人民群眾對公平而有質量教育的美好期盼。

為確保學生有學上、上好學,珠海順應城市發展需要,將教育資源布局與城市發展、產業規劃同步,加大優質學位供給。2019年,珠海新建華中師大珠海附中、鳳凰中學、潮聯學校等10所公辦學校,改擴建12所學校,新增公辦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學位分別為720個、13050個、2750個、3000個。珠海擴容、提質并舉,先后引入北京師范大學、華中師范大學、中山大學和廣東實驗中學等品牌學校,強強合作,探索提升辦學質量新路徑,力爭建一所優一所,努力實現新校開門就是好學校。

珠海以區域發展規劃為指向,下好教育發展“先手棋”,讓教育成為區域一體化發展的“排頭兵”和“強引擎”。珠海實施西部地區教育振興攻堅行動計劃等,連續3年每年投入1億元專項資金,改善和提升西區辦學條件,架起區域間、城鄉間、校際間的優質教育立交橋。硬件創強,品質創優,珠海通過組建同學段聯盟、跨學段聯合體的形式,推進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同發展,參與學校覆蓋率達29.4%。珠海還是全國“同課同構”教研模式的探路人,相關改革成果得到上級主管部門的肯定。

高中教育作為國民教育體系中的關鍵環節,承上啟下。珠海實施普通高中質量提升行動計劃,促進普通高中育人質量和辦學水平“比翼齊飛”。2017年至2019年,珠海市普通高考成績連續3年持續走高。

珠海借力高端智庫,與上級主管部門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共建基礎教育課程綜合改革示范實驗區,與省教育研究部門強強聯合,開展教學改革和教學研究40余項,基礎教育教學改革階段性成效凸顯。

珠海教育開放包容,教育陽光盡量給每一個學生以溫暖。近年來,珠海著力做好義務教育階段學校隨遷子女入學工作,切實保障隨遷子女接受教育的權利,促進教育公平。2019年,全市義務教育學校在校生中隨遷子女占比58.9%。

如今,珠海教育優質均衡路上已是“一個都不能少”。珠海市成功創建廣東省推進教育現代化先進市,香洲區、金灣區、斗門區通過了國家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區及廣東省推進教育現代化先進區督導驗收。

“五育并舉”讓學生“蝶變”美麗人生

教育決定著人類的今天,也引領著人類創造更美好的未來。在基礎教育從“知識本位”轉軌“核心素養”的新時代,珠海堅持把健全“五育并舉”的教育體系作為“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根本路徑,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強化辦學特色,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五育并舉”,德育為先。珠海創新開展“美麗校園、文明有禮”活動,將建設文明校園、美麗校園和禮儀教育有機結合,落實“三全育人”。該市設立格力電器、長隆海洋王國等研學實踐教育基地,拓寬德育工作途徑,讓學生在知行合一中打好人生底色。

內涵發展、質量提升,課堂是主陣地。珠海堅持把強化課堂主陣地作為“高質量發展”的中心環節,向著素質教育深耕,把學習的自主權還給學生,把成才的選擇權交給學生。珠海市加強市級校本精品課程建設,因地制宜開發“筑夢航空”等11門地方課程,打造豐富多彩、激揚生命的第二課堂“快樂大本營”。在第五屆教博會上,珠海30門校本課程光彩奪目。

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優勢潛能,教育要做的就是發現和培育,為他們的全面發展、終身發展奠基。珠海舉辦新時代第一屆全市學生運動會等,讓學生在歡聲笑語中強身健體、磨煉意志、堅毅品格。珠海大力推進高雅藝術進校園、戲劇進校園等活動,提升學校美育內涵,用藝術點亮學生們的幸福人生。珠海還聯合港澳舉辦珠港澳青少年機器人橫琴邀請賽,珠港澳118所中小學校2000多名中小學生參賽,學生們成長為創新出色的人才,在大賽中摘金奪銀。

“五育并舉”助力學生走上“星光大道”。2019年,在全省第六屆中小學生藝術展演活動中,來自珠海的中小學生勇奪一、二等獎;珠海市中小學生航空科普基地三年培訓計劃順利完成,培訓學生9萬多人次;“大手拉小手”,啟動“50萬+”共同成長計劃,開展6000余次活動,受益大中小學生12萬人,有效增強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社會責任感。

和而不同、各美其美是珠海努力營造的教育生態。珠海引導各所學校完善特色發展機制,提升學校發展的內涵與品質。全市中小學校積極開展中小學特色項目培育,打破千校一面的傳統樣態,形成百花齊放的多元教育格局與教育生態,為學生個性而全面發展提供更廣闊的舞臺。2015年至2019年間,136個項目被列為中小學校特色項目培育對象,46個優秀項目被認定為“珠海市中小學校特色項目”,涵蓋音樂、體育、藝術等種類,珠海市中小學素質教育揚帆破浪。

(林日團程鵬周佩)

責編: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