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疫情大環境下,國內市場主體積極應對環境變化,實現了專利申請正向增長,上半年國內企業共提交專利申請40.4萬件,相較去年同期增長12%,中國申請人向國家知識產權局提交PCT國際專利申請2.68萬件,同比增長20.7%;提交馬德里商標國際注冊申請3875件,同比增長36%。”在國家知識產權局14日舉辦的《2019年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評價報告》(以下簡稱《報告》)發布會上,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韓秀成介紹。《報告》顯示,2010年至2019年,全國知識產權綜合發展指數由100提升至279.2,綜合發展成效顯著,知識產權創造、保護、運用等“全鏈條”發展水平大幅提升。
韓秀成說,就數據總體來看,新冠肺炎疫情反而倒逼了我國技術創新,在疫情之下我國展現出了良好的發展活力,國際資本繼續看好中國。在國外疫情持續嚴峻的情況下,上半年國外在華發明專利申請量為7.7萬件,較去年同期水平持平,是相當亮眼的知識產權數據。
“近年來美國對我國持續打壓讓國內各界尤其是企業界深刻認識到,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必須靠自力更生、自主創新,在開放的條件下形成自己的核心技術知識產權。在此背景下,我國不斷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出臺了一系列知識產權政策文件,著手相關法律法規的制定修改,通過形成良好的知識產權文化和保護環境,激發創新創造活力,促進國家的高質量發展。”韓秀成認為,當前國際社會環境的深刻變化,特別是美國對我國實行的技術方面知識產權的封鎖以及貿易制裁,對我國的知識產權保護產生了一定沖擊,但只要我們不斷提升我國創新能力,強化知識產權保護政策體系,形成更多的關鍵核心技術知識產權,我國在國際社會中就將有更多的話語權,讓社會發展更快更安全。與此同時,加大知識產權保護還將提升國際資本對我國的信任度,在本土催生出更多的創新型企業,培養一批勇于創新的企業家。
韓秀成認為,未來知識產權保護還需要著重面向專利質量的整體提升。當前,我國政府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中展現出高度組織應變的能力和強化知識產權保護的決心,對于改善營商環境,發揮知識產權制度有著良好的推動作用,為我國在后疫情時代積極發揮創新作用、提升創新質量提供了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