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三次會議審議通過,經國務院同意,國家體育總局和教育部近日聯合印發《關于深化體教融合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意見》指出,要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體育強國建設的重要指示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充分發揮黨委領導和政府主導作用,深化具有中國特色體教融合發展,推動青少年文化學習和體育鍛煉協調發展,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錘煉意志、健全人格,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意見》提出,要加強學校體育工作。樹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開齊開足體育課,開展豐富多彩的課余訓練、競賽活動。支持大中小學校建設學校代表隊,成立青少年體育俱樂部。將體育科目納入初、高中學業水平考試范圍,納入中考計分科目,啟動體育素養在高校招生中的使用研究。加快體育高等院校建設。
要完善青少年體育賽事體系。義務教育、高中和大學階段學生體育賽事由教育、體育部門共同組織,統一注冊資格。整合學校比賽和U系列比賽,建立分學段、跨區域的四級青少年體育賽事體系。合并全國青年運動會和全國學生運動會。教育、體育部門為在校學生的運動水平等級認證制定統一標準并共同評定。
要加強體育傳統特色學校和高校高水平運動隊建設。整合原體育傳統項目學校和體育特色學校,由教育、體育部門聯合評定體育傳統特色學校,聯合建設高校高水平運動隊,合理規劃高水平運動隊招生項目覆蓋面,推進國家隊、省隊建設改革與高校高水平運動隊建設相銜接,選拔一定比例的優秀運動員進入省隊、國家隊。
要深化體校改革。推進各級各類體校改革,推動建立青少年體育訓練中心,與當地中小學校合作,將體校義務教育適齡學生的文化教育全部納入國民教育體系。鼓勵體校教練員參與體育課教學和課外體育活動。
要規范社會體育組織。鼓勵青少年體育俱樂部發展,建立社會體育俱樂部競賽、訓練和培訓體系。教育部、體育總局共同制定社會體育俱樂部進入校園的準入標準,有條件的地方可向社會體育組織購買服務,為缺少體育師資的中小學校提供體育教學和教練服務。
要大力培養體育教師和教練員隊伍。暢通優秀退役運動員、教練員進入學校兼任、擔任體育教師的渠道,制定在大中小學校設立專兼職教練員崗位制度。
要強化政策保障。研究制定有體育特長學生的評價、升學保障等政策,鼓勵各地建立健全“一條龍”人才體系,解決體育人才升學斷檔問題。加強場地設施共享利用,加大對青少年體育賽事、活動的宣傳轉播力度。
為抓好貫徹落實,《意見》強調,下一步將成立由國務院辦公廳、教育部、體育總局牽頭,中央宣傳部、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參與的青少年體育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壓實地方責任,建立聯合督導機制,加大政策貫徹執行力度。
體教融合育人為本
《關于深化體教融合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正式發布,這一文件應時而生、意義重大、影響深遠,為當下和未來一段時間改變學校體育面貌、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徑。
深化體教融合,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推動青少年文化學習和體育鍛煉協調發展,幫助學生在體育鍛煉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鍛煉意志,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體教融合的根本目的是育人,必須切實改變在學校教育中重德育、輕體育的現實狀況,更加充分地發揮體育在教育中的育人功能。
《意見》的出臺,有其時代背景。一方面,由于學生課業負擔重、升學壓力大等原因,體育在普通學校教育中得到的重視還不夠,青少年參與體育運動和競賽的時間、機會、條件不充分,青少年體質健康狀況不容樂觀。另一方面,以國家體育總局為代表的體育管理部門在競技體育后備人才的培養方面遇到了困境,傳統體育學校面臨招生難的情況,專業運動員的文化課學習很難得到保障。以上種種,決定了體教融合工作有其必要性和緊迫性。
體教融合的關鍵在于思維方式的融合與資源的融合。意識決定行為,教育部門和體育部門都需要改變思路、放下身段。體育部門和體育系統的人士要擺脫門戶之見或是片面追求競技成績、忽略包括青少年在內的運動員的文化學習的觀念,而教育部門和廣大高、中、小學應充分意識到體育在教育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體教融合的過程中,教育部門和體育部門同樣重要。由于學生在校時間長,教育部門特別是校長的主觀能動性更是關鍵。體育部門則應在專業知識、教練人才、技術支撐等方面充分發揮己之所長。如果說轉變觀念是深化體教融合的前提,那么共享包括經費、訓練場地、設施、教練員、裁判等硬件和軟件資源則是實現融合的必由之路。
深化體教融合,必須改變體育只是跑跑跳跳或者簡單地做些運動的觀念,切實加強學校體育工作,完善青少年體育賽事體系。必須避免急功近利的思想,更要杜絕錦標主義至上的侵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