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升基礎教育治理水平提供根本遵循 ,走出“一放就亂、一管就死”怪圈
2020-09-25 13:42:18 來源:中國教育報
1
聽新聞

■聚焦2020教育金秋系列發布會

今天,在教育部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上,正式發布了由教育部等八部門聯合印發的《關于進一步激發中小學辦學活力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圍繞基層反映的對學校“管得太多、激勵不夠、保障不夠、管理機制不健全”等突出問題,提出6個方面18項舉措。

“《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要求‘推進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推進中小學治理現代化,激活學校教育細胞、釋放中小學辦學活力,是全面提高基礎教育質量、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迫切要求。”在北京師范大學中國教育政策研究院執行院長、教授張志勇看來,《意見》的出臺,是推進教育治理現代化的重大舉措,為推進中小學教育治理現代化提供了行動指南。

為提升基礎教育治理水平提供根本遵循

全國教育大會以來,中央先后印發了關于學前教育、義務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的三個重要文件,基礎教育制度體系的四梁八柱已基本建立。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表示,《意見》的印發,是落實中央部署要求的重要舉措,是完善教育治理體系的重要內容,也是提高基礎教育質量的迫切要求。

“激發中小學辦學活力、加快現代學校制度建設,涉及多方面的配套改革,還需要把相關制度細化、具體化,這是進一步健全基礎教育治理體系的重要內容和基礎性工程。”呂玉剛說,“當前,我國基礎教育已進入全面提高質量的新階段。辦學活力不足是制約質量提升的關鍵因素,亟待創新體制機制,進一步釋放與增強每一所學校的辦學活力。”

“近年來,我國教育改革不斷深入,發展活力持續增強,但體制性障礙依然是制約中小學辦學活力的主要因素。”山東省青島市教育局局長劉鵬照表示,《意見》圍繞破解對學校管得太多、干擾太多、激勵不夠、保障不夠等突出問題,從教育治理現代化的角度進行了系統梳理,對激發中小學辦學活力作出了系統部署,對提高政府“宏觀管”、學校“自主辦”、各界“科學評”的水平,激發學校辦學活力具有重要意義。

“應該講,《意見》的政策設計和制度安排,為進一步激發學校內生動力、推動中小學高質量發展、提升基礎教育治理水平提供了根本依據和遵循。”山西省晉中市教育局局長張海榮說。

應放盡放保障學校辦學自主權

“推進中小學治理現代化,必須明晰政府、學校權責邊界,處理好政府辦學主體責任和學校辦學主體地位之間的關系。《意見》在保障中小學辦學自主權方面,實現了一系列重要突破。”張志勇說。

“教育教學的自主權、擴大學校的人事工作自主權、經費使用自主權,應該說這三個權是學校最為關心的。目前提出的政策舉措,含金量比較高,要做到應放盡放。”呂玉剛說。

“文件賦予了學校自主安排教學計劃、自主運用教學方式等五大自主權,為廣大教師積極推進教育教學改革提供了‘尚方寶劍’。”張志勇說。

“人事改革的舉措,招招指向困擾中小學辦學的軟肋,讓中小學自主辦學的‘豆腐腰’硬起來了。”清華附小校長竇桂梅說。張志勇也指出,擴大人事工作自主權的舉措,讓學校在人事工作方面有了較大的自主權限,將很好地推動學校管理和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

針對普遍關注的“激勵不夠”問題,《意見》提出了強化評價導向作用、完善教師激勵體系等舉措。“這次文件進一步強調,要建立健全以發展素質教育為導向的學校辦學質量評價體系,要強化過程性、發展性評價,要更加注重評價學校在提高辦學質量方面的實際成效,是對評價的導向問題作出明確部署。”呂玉剛說。

“文件提出,進一步提高獎勵性績效工資在績效工資總量中的占比,核定時向提高辦學質量成績突出的學校傾斜,這是一項重大的政策性突破。”呂玉剛介紹,將來對績效工資實行兩級分配,在學校之間的分配上不搞平均主義,要體現學校之間的差異,向辦學質量提高顯著的學校傾斜;學校內部教師之間也不搞平均主義,向做出突出成績的一線教師包括班主任傾斜。

呂玉剛特別指出,要重視校長隊伍建設,“要把培養好、選配好校長作為激發辦學活力的關鍵要素,以此提升辦學支撐保障能力”。

此外,《意見》圍繞完善學校內部治理體系、推進現代學校制度建設等推出了一系列重要舉措。

走出“一放就亂、一管就死”怪圈

《意見》落實的關鍵和重難點有哪些?又該如何突破?發布會現場,各方進行了回應。

“從實踐當中來看,最難的是對學校、校長、地方政府履職的科學評價體系問題。學校校長的人事自主權,校長在學校教育教學方面自主權的使用,是應該突破的重點。”四川省成都市教育局局長劉強表示,要精準賦權,有能力的校長先多給一點權。

如何避免“一放就亂、一管就死”?發布會現場,呂玉剛表示,既要做到“應放盡放,精準地放”,也要完善宏觀管理,強化學校自我約束能力,著力走出“一放就亂、一管就死”的怪圈。

在處理放與管的關系上,文件把握了“兩放”“兩管”。呂玉剛說,一是做到應放盡放,能夠放的堅決放,學校能夠自己解決的問題,堅決放給學校自己解決,這是個鮮明的態度;二是要精準地放,“我們特別提出了要精準、定向賦權,優先放給辦學水平較高、學校自我約束能力較強、校長專業精神較高的學校,鼓勵他們大膽去試,防止一放就亂的問題”。

“兩個‘管’,首先是完善宏觀管理,政府到底該管什么,怎么管?文件特別明確了政府管理的重點,也就是政府該管帶有方向性、人民群眾關心的重大問題。其次是強化學校的自我約束能力,要求學校建立激勵和約束機制,完善相應的決策機制、管理辦法、工作制度,把權用足用好。”呂玉剛說。

“《意見》不僅在簡政放權方面濃墨重彩,同時為了防止‘一放就亂’,還對加強督導落實,完善學校內部治理提出了明確的要求。作為校長,要切實用足、用好學校所享有的自主權,內部權力運行需要分權制衡,做到底線管理、規范辦學,保證學校不僅用好權力還能夠自我約束。”河北省興隆縣六道河中學校長賈利民說。

“《意見》對落實和擴大學校辦學自主權作了制度性安排,但在實踐過程中,可能會出現一些學校接不住、不善用、不會用、不敢用的問題,需要實現‘依法賦權’向‘有效用權’質的飛躍,必須建立起現代學校管理體系,提升學校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張海榮說。

責編: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