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結束的全國中學生物理、化學、信息學等奧賽決賽中,我省成績喜人,已有近10名學生入選國家集訓隊,獲得保送北大、清華資格。2020年高校自主招生取消、“強基計劃” 實施后,不少家長覺得讓孩子參加奧賽沒必要,真是這樣嗎?高中生奧賽獲獎對升學還有幫助嗎?記者走訪武漢市多所高中發現,高校自主招生取消后,競賽回歸理性,但由于競賽對升學仍有幫助,加上競賽過程能鍛煉學生的自學能力,高中競賽仍受到“尖子生”的追捧。
奧賽獲獎者有機會被保送名校
“奧寒一般分為初賽和全國決賽,以及國家集訓隊選拔賽等。”武漢市教科院有關人士介紹,在全國聯賽初賽中排名靠前的,可代表省隊參加全國決賽;全國決賽勝出的數學前60名、其他學科前50名,組成國家集訓隊;國家集訓隊中,選拔4至6人代表中國參加國際奧賽。按規定,對奧賽全國決賽一等獎,并進入奧賽國家集訓隊的學生,給予保送資格。
記者了解到,在剛剛結束的全國中學生物理、化學、信息學等奧賽決賽中,我省已有近10名學生入選國家集訓隊,獲得保送北大、清華資格。全國中學生數學奧賽決賽正在進行,結果將于近日揭曉。據了解,在2020年五大學科奧賽國家集訓隊里,我省共有18名高中生進入奧賽國家集訓隊名單,獲得高校保送資格。
參加奧賽對升學有六大作用
高中生參加奧賽獲獎,對升學到底有哪些幫助?對此,武漢市招考辦有關負責人解釋,根據近年招生政策,主要有六大作用。
首先,高中生通過競賽,一旦成為奧賽國家集訓隊成員,就具備了保送資格,能被保送到清華、北大等名校。不過,進入國家集訓隊并不容易,五大學科每年全國只有260人。
其次,奧賽獲獎有助于獲得“高校專項計劃”加分。該計劃面向農村考生,符合條件者有望通過高考加分考入清華、北大等95所名校。
第三,競賽對參加高校的綜合評價有幫助。以南方科大為例,錄取考生時,高考、能力測試、高中學業三項成績分別占60%、30%、10%。若考生獲數學、物理、化學奧賽國賽二等獎及以上獎項,能力測試成績按滿分計。
第四,考中科大少年班“創新試點班”可加分。該班面向高一、高二學生,通過“創新試點班”選拔的,可被該校降至一本線或投檔線以下40分錄取。有五大學科奧賽獎項的考生報考該班,在初試環節有優惠:獲國賽三等獎的,初試加20分;獲國賽二等獎及以上的,可直接進入復試。
第五,報考“數學英才班”,過一本線有望上清華、北大。清華“數學英才班”面向高二、高三學生,要求提供“數學相關特長及獲獎情況”等申請資料。北大“數學英才班”面向高二學生, 數學奧賽國賽一等獎可報名。若通過該班考核,高考成績達到一本線即可被清華、北大錄取。
第六,通過“體驗營”等獲得錄取優惠。一般來說,清華的數學、物理學、化學體驗營,北大的數學、物理、化學金秋營,學生若獲相關學科初賽一等獎以上,就有資格報名。根據以往情況,在體驗營、金秋營的考核中表現優異,就能在參加“強基計劃”時占優勢。
過來人談經驗 必須具有強烈的專業興趣
在全國中學生物理奧賽決賽中,華中師大一附中學生取得7金3銀1銅的好成績,其中劉子賢、馬英豪、趙楚三名同學進入國家集訓隊,并保送清華大學。馬英豪表示,學習物理競賽不僅僅是為了比賽,為了升學,更重要是從中得到的能力與對科學的熱愛,“未來我想從事科學研究工作,攻克基礎研究領域卡脖子技術,希望所有選擇這條路的人能夠學有所成。”
劉子賢初三時就對物理及微積分產生了興趣,并由此走上了物理競賽之路。他表示,對競賽而言天賦固然很重要,但不拼一把,永遠不知道自己的潛力有多大。其次,對于考試來說,心態大于個人能力,真正學到高三的時候,大家的實力其實都差不太多,同一層次可能有許多人。這時的心態尤為重要。
趙楚表示,競賽學習固然緊張,但他每天都保證充足的時間進行體育鍛煉和閱讀。就他個人來說,做這些事并不是為了勞逸結合,而是放松身心,他認為學習與課外活動都重要,“只有學習了,你才真正理解這個世界,才會真正找到自己的位置,學習提供資本,而生活的方方面面構成了你。”
在全國中學生化學奧賽決賽中,華中師大一附中高三(二)班李遠卓獲得全國第一名,入圍國家集訓隊并保送北大。李遠卓說,他學習的秘訣就是不要“死刷題”,一定要給自己留下探究和思考的空間,而一旦把問題弄清楚,就要及時地將自己的理解記在書或筆記本上。
該校化學奧賽金牌教練馬志俊表示,此前,一些拔尖學生選擇在競賽獲獎后,以此作為名校自主招生的敲門磚,在大學里再選擇其他專業就讀。而強基計劃實行后,參與競賽取得一定成績的確能享受優惠政策,但必須是真心熱愛化學的孩子,這樣才能支撐著他一直從本科讀到碩博。“這也是強基計劃的培養目標,必須具有強烈的專業興趣、科研志向和吃苦耐勞的精神。”
什么樣的學生適合走化學競賽道路?馬志俊教練表示,在初三時接觸化學課程就十分熱愛,并且學有余力能去接觸一些拔高課程,可以考慮早一點接觸化學競賽。
競賽熱度雖降低 對考清華北大仍有助力
在第37屆全國青少年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中,華中師大一附中高三(29)班學子魏辰軒作為湖北省代表隊成員參加比賽,最終獲得金牌,并入選國家集訓隊,直接保送清華大學。該校信息學競賽總教練、特級教師向期中表示,信息學本質還是數學建模和算法設計,所以競賽培訓中還要學好初等數論、組合數學、概率論和部分高等數學的內容,因此學生的數學都是很棒的。其次,競賽培訓的本質不只是知識的傳授,更重要的是能力的培養和非智力因素的提升,通過競賽培訓,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在不斷挑戰難度的同時,考驗學生的意志力和心理承受力。
在全國中學生化學奧賽決賽中,武鋼三中高三學生陳誠摘得金牌,簽約北大強基計劃最優惠條件。在競賽訓練中,陳誠不斷完善自己的學習方法,虛心向學長和同齡人中的佼佼者學習、找出和他們之間的差距,用分析、思考、質疑取代了死記硬背。同時,他還積極加入各種競賽學習群,與各省高手探討題目,加深了對化學基本概念的理解,打開了更多思路,也體會到了化學的樂趣和魅力。
采訪中,不少家長認為,奧賽本身可以提高學習能力,不管以后升學是否加分,只要孩子有興趣,學習奧賽有好處。
武漢市武鋼三中學科奧賽中心主任、化學奧賽金牌教練夏勝宣表示,以北大清華為代表的一流高校,對拔尖學生一直是敞開大門,尤其是強基計劃致力于創新型人才培養,“這也讓學科競賽回歸本源,通過學科競賽選拔出真正有實力,全面發展,并且特長突出的創新型人才。”
武漢外校數學競賽教練李彬表示,對于想沖擊清華、北大的學生來說,競賽仍是一條不容忽視的途徑。兩校通過“強基計劃”、國家專項計劃、競賽保送錄職的學生占到約40%,而這些途徑,參加過競賽的學生均有優勢。同時,從學生能力培養來說,學競賽可以拓展學生的思維,磨煉他們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