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第五屆中國青年志愿服務項目大賽獲獎項目名單出爐,由中南民族大學研究生支教團發(fā)起的“見字如晤,筆友呵護個十百千萬工程項目”榮獲金獎。該項目致力于為西藏山南、恩施來鳳、廣西三江、貴州銅仁等偏遠地區(qū)的中小學生搭建長期的書信交流平臺。
每年寄往西藏千余封信
2013年,一個名叫倉決吉巴的西藏小女孩給中南民族大學研究生支教團寫了一個小紙條:“老師,你們?yōu)槲覀冏龅氖拢叶加浽谛纳稀N乙欢〞鰝€對社會有用的人。”志愿者們感受到孩子們對外交流的渴求和對山外世界的憧憬,由此開始謀劃“見字如晤,筆友呵護個十百千萬工程項目”。
項目負責人劉相介紹:“‘個十百千萬’是我們的初心和愿望。‘個’指的是志愿者寫一封自我介紹信寄去山區(qū),由當?shù)刂驹刚叽俪梢粚σ唤Y(jié)對;‘十’代表十余名支教老師駐地西藏,及時給予志愿者反饋與學生最新動態(tài);‘百’是幫扶至少百名偏遠山區(qū)的孩子;‘千’是寄出千封信件;‘萬’則是千封書信匯集的千言萬語。五年多來,當初的愿望已經(jīng)超額達成,我們還將繼續(xù)堅持。”
劉相表示,每年都會有新鮮血液加入到項目大家庭中,團隊會對志愿者進行筆試和面試篩選,保證每年能與山區(qū)孩子至少通信兩到三封。而收信方,目前以西藏山南地區(qū)八年級學生為主,由當?shù)貓F委和班主任推選,重點關(guān)注因家庭原因性格內(nèi)向的孩子。
過去的五年里,全國各地有4276名偏遠山區(qū)的孩子參與該項目,僅西藏山南地區(qū)就有376名結(jié)對中小學生,每年能收到武漢筆友寄來的1000多封信件。
西藏女孩寄來五個口罩
一對一書信往來,架起相隔千里的溝通橋梁,孩子們通過這個小小的窗口看遠方的世界,志愿者們收獲了來自遠方的一顆顆真心。
今年9月,一名西藏八年級女生特意把她攢的5個口罩寄到了中南民大。“信里滿滿是她的鼓舞和叮囑。這份難得的情誼,我將始終會銘記在心間。”中南民大第22屆研究生支教團成員馬珠說,學生們都非常珍惜每一次書信交流的機會,他們常在信件里放自己喜歡的明信片、親手制作的手工藝制成品、藏族特色紀念品等寄給志愿者們。
劉相介紹,書信交流能實實在在幫助孩子們成長,不少孩子在哥哥姐姐的鼓勵下實現(xiàn)了自己的夢想:措吉于2019年考入中南民族大學,與曾經(jīng)的支教老師“再續(xù)前緣”;旦增剛旦逐漸克服厭學心理,主動積極學習,成績?nèi)〉昧嗣黠@的進步;嘎瑪次仁改變了生活態(tài)度,逐漸敞開心扉,積極樂觀面對生活……
如今,該項目在不斷完善管理制度的基礎上也在借助互聯(lián)網(wǎng)平臺創(chuàng)新,開通了音頻類節(jié)目、直播讀書交流會、中考經(jīng)驗分享等等。
為筆友決定進藏支教
來自寧夏的回族姑娘楊花參與該項目已有兩年時間,與對接學生往來通信14封。成長過程中的煩惱、學習過程中的困惑,孩子們都會在信里向她一一訴說。
桑吉梅朵是楊花對接的服務對象。桑吉梅朵對山外的世界滿懷憧憬和好奇,在信中一次次地詢問武漢的模樣,中南民大的模樣。楊花總是非常耐心而細致地回復她,為她描繪了山外異彩紛呈的世界。桑吉梅朵用簡單而稚嫩的語句描述她眼中的西藏、美食、風景,她想把整個西藏裝進信里送給遠方的姐姐。殊不知,桑吉梅朵的描述也給楊花埋下了去西藏支教的種子。
如今,楊花已成為中南民族大學第23屆研究生支教團的成員,明年將奔赴西藏支教。“這個項目作為一種雙向的互動,一方面是我們陪伴引導著孩子們,另一方面,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在不斷重新認識自我。通過書信交流,我感受到了志愿服務的力量,更加堅定地選擇支教服務。”楊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