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動教和學兩個方面的重要手段,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2020-12-16 13:29:36 來源:新華網
1
聽新聞

“在高等教育進入普及化的新時代,怎樣進一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這深刻詮釋了規模和質量之間的辨證關系。我們既要提升高等教育的辦學規模和辦學成效,更要在這個過程中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日前,在第十一屆新華網教育論壇“2020·CIP教育創新大會”高等教育專場中,西安交通大學副校長鄭慶華說。

“近年來,國家對高等教育投入了前所未有的改革和創新力度。”鄭慶華認為,高校辦學要回應人民關切,最本質的就是要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所以西安交通大學從招生到培養到就業服務,為學生的全方位發展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生態系統。在過去幾年中,無論是教師的‘教’,還是學生的‘學’,學校都做了很多改革。比如,在一流課程的建設方面,我們在過去幾年中獲得了78門一流課程建設成績,名列全國前茅。此外,在以互聯網+大賽為代表的學生創新創業方面,最近5年獲得14項金獎,位列全國第四。”

“如今,高等教育已不再是有和無的問題,而是從有到優的問題。”鄭慶華說,“我們要緊跟時代步伐,因為時代是出卷人,時代是需求的提出者,我們只有深刻理解時代的需求,才能把握高等教育的方向和內涵,這是教育改革的方向性指南。”

鄭慶華強調:“大學最重要的不僅是傳授知識,更是創造知識,而要創造知識就要有從事學術研究、科技創新的良好氛圍。因此,我們每個老師既要完成好傳授知識的基本責任,更要學會用新理念創造新知識,只有創造新的知識才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授之以漁,而不是授之以魚。”西安交通大學始終重視師資隊伍建設,讓師資隊伍擁有更好的創造力,在科研過程中把最新的方法和內容融入到課堂教學中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面向新時代,學校主動識別,積極應變,創新求變,創建了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探索21世紀大學如何引領社會的問題,主動對接社會和企業,在思想上、理念上讓大學的辦學主動融入社會。“所以今天的大學已不再停留在人才培養層面,而是通過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把人才培養的內涵做得更加扎實,這是辦學理念的提升。”

“國際關切是創建世界一流大學同樣不可回避的問題,我們要用世界眼光、國際標準來衡量我們人才培養、科技創新水平的能力。所以,在做好走出去、引進來的同時,還要大力推動人才培養朝著國際化發展。為此,西安交通大學組織創建了‘絲路大學聯盟’,目前已有40多個國家150多所高校加盟,承擔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工程科技人才培訓任務,已為113個國家培養了7000多名工程科技人才。”鄭慶華說。

今年印發的《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為各所高校的選人、育人都提供了非常明確的方向性引領,鄭慶華表示,大學人才培養要立足三個方面。一是改革教師的“教”。要從改革教師“教”的維度,探索和實踐教育資源供給側改革。“過去是以課堂教學、分數作為評價教師教學的重要依據。從目前來看,這個方法需要改進。我們要把潛在影響人的思想、價值觀、人生觀的東西凝練出來,這是‘教’當中最難評價的,也是最需要評價的。” 二是改革學生的“學”。高階性、探索性、研討式的教學是改革“學”當中非常重要的導向。“要將知行合一、增強實踐內容和方法創新作為學習成效方面的重要評價手段。”三是改革學校的“管”。管理和服務既影響教師,也影響學生,在教和學這對矛盾中起到服務和保障作用。“這是生產關系如何和生產力相匹配、怎樣更好調動教和學兩個方面的重要手段。”

責編: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