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時代都有屬于這個時代的榜樣,每個年齡段也都有與自己同齡的榜樣
2020-12-23 15:14:41 來源:光明日報
1
聽新聞

每個時代都有屬于這個時代的榜樣,每個年齡段也都有與自己同齡的榜樣。近期,央視的一檔青少年文化勵志類節目《中國少年說》剛剛結束第一季的播出,收獲了眾多家庭的關注。這檔節目從全國各地邀請優秀少年兒童走進演播室,分享真實的生活和學習經歷,用生動的細節和故事,表達愛國愛家、自強不息、勇于探索、創造未來的成長感悟,為同齡的孩子們樹起了一面榜樣的大旗。

我們今天的教育,已經從注重學科分數逐漸向更加注重綜合素質轉變,很多家長也已經意識到,未來的人才競爭不僅僅是會考試這么單一,而更多的是需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過去,我們只要求孩子增長學識;現在,我們要求孩子有學識、有見識、有情懷、有擔當。而做到這些并不容易,需要今天的孩子更多地了解什么樣是優秀,什么樣是榜樣。節目《中國少年說》正是由此出發,尋找在某一方面努力上進、表現突出的少年兒童,通過他們分享親身經歷和感受,向全社會傳遞榜樣的力量。

他們或是超級漢字迷,考了書法等級八級;或是文物迷,對文物故事和背后的歷史信手拈來;或是人工智能小達人,受邀參加百度AI開發者大會;或是挺身而出的勇敢男孩,自告奮勇下井救人;或是表達能手,在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侃侃而談;或是京劇小達人,成為梅派京劇第四代傳人;或是從小接觸傳統中醫,夢想將中醫繼承發揚下去;或是國學小達人,參加過央視《贏在博物館》節目……從這些少年兒童的點滴事跡中,我們看到的是學識,是見識,是情懷,是擔當。通過他們的講述,我們不需要再給孩子灌輸優秀品質的內涵,只用讓孩子們聆聽和消化。

這些少年兒童就是我們身邊的哥哥姐姐或弟弟妹妹們,是通過努力點亮自身一個個閃光點的小朋友。這種榜樣是觸手可及的,是不那么遙遠的夢想,有了這樣的榜樣,孩子自然會越來越好。孩子就是一張張等待繪就的藍圖,我們給他們陽光,他們就越來越燦爛,《中國少年說》就是孩子應該得到的陽光,這份陽光就是榜樣的力量。

今天的中國,不缺優秀的榜樣,缺的是發現榜樣的眼睛。《中國少年說》用10期內容,為觀眾展現了當今時代中國的30位少年榜樣,并用鮮活的故事、生動的講述呈現出來,是一檔可以作為思政課教材的優秀節目。立德樹人,不能一味把空洞的概念、枯燥的文字“喂”到孩子嘴里,而要以有趣的內容、活潑的形式吸引孩子主動來“吃”。《中國少年說》恰恰是這樣做的。如果說多年前的思政課還是以“老師講、同學聽”為主,那么今天的思政課應該引入更多像《中國少年說》這樣優秀的內容,形成“節目播、老師講、同學議”的新模式。

今天的在校中小學生大都是“00后”和“10后”,他們與互聯網共同成長,對新形式、新內容更感興趣,學校也必須跟上時代的步伐,讓更多優質內容進入校園,變“舉全校之力”為“舉全社會之力”。如此,我們能讓更多的孩子了解到什么是優秀、什么是榜樣。如此,我們能讓孩子感受到榜樣的“陽光”。如此,我們能讓今天的榜樣成為明天的力量。

作者:鄒一鳴(中國文化管理協會演藝工作委員會副會長)

責編: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