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0月,川南某地發生一起校外學生“霸凌”事件:某輟學女生伙同其他校外人士扇2名女生耳光,并錄制視頻傳播。在2分32秒內,霸凌者扇了對面女生26個耳光,而兩個孩子均只有14歲。此事引發社會關注,也引起了民革宜賓市委經濟總支主委、第五屆宜賓市人大代表李煒的重視。
在剛剛結束的四川宜賓“兩會”上,民革宜賓市委向政協宜賓市五屆五次會議提交提案《關于預防“校園霸凌”行為發生的建議》,同時也在宜賓市五屆人大五次會議上提交了建議。這個提案,正是李煒在上述“霸凌事件”后,走訪了宜賓3所高校,2所私立學校,2所公立小學,對學生、家長、老師隨機問卷100余份后起草的。
在接下來的法定期限內,宜賓市教體局、宜賓市公安局等相關主管單位將進行正式的書面答復,具體落實“預防‘校園霸凌’”提案,保護未成年學生免受欺負。
1月27日,紅星新聞記者專訪該提案的起草人——民革宜賓市委經濟總支主委、第五屆宜賓市人大代表李煒。他向記者講述了起草提案的幕后工作、執行建議,以及為何起草等。
工作中的李煒
“現象”
提案指出“校園霸凌”有三種形態:
攀比、搶食、欺弱
提案起草人李煒,職業系五糧液集團公司辦公室會展會務主管,是民革宜賓市委經濟總支主委,第五屆宜賓市人大代表。
李煒在《關于預防“校園霸凌”行為發生的的建議》中認為,“校園霸凌”是指孩子們之間權力不平等的欺凌與壓迫,它一直長期存在校園中,發生在這些同學間欺壓的行為,包括肢體或言語的攻擊、人際互動中的抗拒及排擠;也有類似性騷擾般的談論及對別人的性或對身體部位的嘲諷、評論或譏笑等。
李煒通過走訪調研發現,目前在宜賓部分學校里,特別是私立小學里,學生有以下幾類霸凌行為:
一是攀比。這個心理基本上了三年級以后才會凸顯。比有沒有,如他有我沒有,就要求交換,交換不成“強迫交換”;比誰穿得最好,用的最好就是“老大”,盲從式領頭意識,跟風搞孤立、團隊排擠、言語嘲諷等。
二是搶食。李煒發現,現在大部分學校對學生要求較嚴,家長對待學生零食管控各有不一,導致學生之間出現交換零食、搶零食等行為,并伴有交換不成后糾結高年級同學搶奪、糾結同年級同學毆打等行為。
三是強者欺負弱者。學生群體自行評比“誰最弱、最丑”,針對性地對某一個同學進行拽頭發、扯衣服、言語嘲笑等行為。
川南某縣去年發生的霸凌事件
“建議”
增強防范意識和針對性措施
一經查實 多方進行嚴肅教育和懲戒
李煒認為,造成以上“霸凌”情況的原因主要有三個:一是思想認識不到位,以上霸凌行為往往會被家長或老師甚至學生冠以“鬧起耍、開玩笑、不懂事”而不了了之;二是防治措施不力,由于缺乏專業教師,心理輔導和法制教育流于形式;三是監督管理缺失,學校和家長關心學習的時候多,對學生思想品德、遵紀守法等方面關注得少等。
為此,李煒在《關于預防“校園霸凌”行為發生的建議》中提出以下建議:
一、增強防范思想認識。李煒認為,中小學時期是性格和習慣以及“三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但也是處于身心尚未成熟的青少期。自我意識強烈,法制觀念淡薄,情緒化嚴重,自制力較差,遇到突發事件或利益之爭往往容易引發沖動,產生不理智行為。
如果對“校園欺凌”行為中的所謂“玩笑”“打鬧”“分朋朋(拉幫結派)”等行為視而不見或放任發展,不僅可能會使小問題變為大問題,而且一旦暴力欺凌性格形成,還可能給社會帶來安全隱患。所以學校、教師和家長必須增強防范的思想認識,對“校園霸凌”行為要有敏銳性,及時發現,及時制止。
二、增強防范措施的針對性。李煒表示,針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在缺乏專業教師的情況下,可通過購買社會服務的形式定期向學生開展心理輔導和法律知識講座;定期組織學生參觀幼教所或監獄;定期放映以案說法影視片等,筑牢學生“校園霸凌”行為的心理防線。
三、建立聯防監管機制。在提案中,李煒建議學校、家庭、社區、公安機關等要加強協作。學校和家長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更要關注學生的行為習慣;鼓勵學生特別是“受凌”學生向學校檢舉舉報或向家長反應“校園霸凌”行為。“霸凌”行為一經查實,學校和家長、社區、公安要進行嚴肅教育和懲戒;學校及周邊區域特別是隱蔽的地方要普遍安裝監控攝像頭,不留死角,防止學校“霸凌”事件的發生。
對話提案人李煒:
防止“霸凌”發生比發生了再治理
更能有效保護孩子身心健康
民革宜賓市委提交的《關于預防校園霸凌行為發生的建議》提案,被政協宜賓市委員會評為了“政協宜賓市第五屆第四次會議以來的優秀提案”,引起社會關注。2021年1月27日,紅星新聞記者獨家專訪了提案起草人李煒。
紅星新聞:請問《關于預防校園霸凌行為發生的建議》這一提案,是基于什么考慮提出來的?
李煒:校園暴力、校園霸凌行為一直是我們宜賓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社會各界都共同關注的問題,其特點是低齡化、群體性和反復性。雖然,據2020年最高檢的《未成年人檢察工作白皮書(2014-2019)》披露的信息,自2017年納入統計范圍以來,檢察機關批準逮捕、起訴校園欺凌和暴力犯罪呈下降趨勢,然而,隨著近年來小視頻的流行,那些欺凌、霸凌的現場施暴視頻通過視頻平臺流出,并且伴有施暴者在施暴的同時錄制視頻,并發布到群里的行為。我們發現校園暴力行為依然是一個要繼續重視并解決的頑疾,如何從源頭防范,直面問題、解決問題是我們該為孩子樹立的一個態度。
媒體報道,或者通過視頻獲悉的霸凌事件值得我們關注的同時,那些我們沒有發現,卻又正在發生的事情,更需要大家的重視,我們認為防止暴力的發生比發生了以后來治理,更能有效保護我們孩子的身心健康。這就是我提出此次建議的初衷。
紅星新聞:在提出這份建議之前,您走訪調研過哪些地方,哪些學校?是否掌握校園霸凌事件的相關數據?
李煒:我們走訪了宜賓3所高校、2所私立學校、2所公立小學,對學生、家長、老師隨機問卷100余份,學生年齡在7至18歲之間。經過走訪分析,我們發現,小學校園打鬧嬉戲、惡作劇現象較普遍,形式多樣,有“搶食”、強迫“交換零食”等情況,比較典型的惡作劇表現形式有“我給你講個笑話,你不準笑,你笑了我就打你”等。
在問卷調查的小學生中我們發現,他們并不認為這樣的行為有問題,而家長也并不知道孩子在學校經歷和做出過這樣的事情。而在高校走訪的學生中,我們發現,這個階段的學生正好處于獨有的青春期心理階段,他們精力旺盛,然而表達和宣泄的方式伴隨他們未成熟的心理,以及在外界接收到的形態各異的訊息,導致了部分不當行為的出現。有線上沖突線下約架,“孤立”“排擠”“恐嚇”“辱罵”“傳播不實流言”等現象。
而遭遇過或者是看到別人遭遇“霸凌”時,為了避免“加重欺凌”或者“被牽連”,均表示會選擇沉默。而對家長的走訪,顯示80%為不知情,20%關注這樣的問題。而老師則表示學校非常重視和關注學生的異常行為,但是難免會有漏管的時間,比如課間監控死角,上學、放學途中等。
“校園霸凌”調查問卷(部分)
紅星新聞:您是否接觸或了解過具體的校園霸凌事件?對這些事件,您是什么看法?有沒有關注到最后的處理結果?
李煒:去年10月份川南某縣發生了一起針對初中女生的“霸凌”事件,引起廣泛關注。某輟學校外的女生伙同其他校外人士扇了2名女生耳光。我記得特別清楚的是,2分32秒的時間里,扇了受害女生26個耳光,而兩個孩子均只有14歲。看到視頻以后,我特別痛心,對被“霸凌”的孩子痛心,對實施“霸凌”行為的孩子也痛心。
首先,我認為實施暴力以及參與暴力行為的孩子都具備典型的校園暴力特征,他們的年齡處于叛逆期,且是非觀念模糊,過早輟學進入社會,缺乏學校教育和家庭的正確引導,導致他們實施這樣的行為;其次,他們將“施暴”視頻發布到群里,證明在施暴以及拍攝視頻到發布,他們并沒有意識到這是“校園暴力”、這是違法行為;第三,被欺凌的學生缺乏自我保護意識,根據后期的媒體報道我們了解到,被打學生的家長在外務工,孩子缺乏家庭引導,缺乏安全意識及安全感;第四,由于現有法律對犯罪年齡的限定,導致施暴者犯錯成本低。也正因如此,導致“校園暴力”是一個大家都關注,都在共同致力解決,卻又反復出現的頑疾。
紅星新聞:您認為校園霸凌事件中的“霸凌”學生,跟他們的家庭環境、成長經歷有沒有關系?
李煒:這個肯定是有的,在走訪了解以及查閱關于校園霸凌相關報道和歷年案例后,我們發現原生家庭環境、家庭教育以及父母之間的關系、隔代撫養等都會直接影響到孩子對事件的認知和執行。
加上現在網絡的發達,孩子們獲悉信息的渠道很廣泛,一些三觀不正的資訊過早地讓孩子接觸到,但父母又沒有重視和加以正確引導,從而導致他們盲從、跟風,去實施一些錯誤的行為。
紅星新聞:在您看來,校園霸凌的受害方和家庭、學校,應該如何處理好霸凌事件,如何引導受害學生?
李煒:有一句話叫“幸福的童年可以治愈一生,而不幸的童年需要用一生去治愈”。在幼小的年紀經歷這樣的事情,對孩子而言,這個創傷是不可逆的,心理輔導、家長的陪伴關心、學校的引導缺一不可。當然從防的角度而言,父母的角色至關重要。
紅星新聞:在您的提案中,還提出了三條針對性的預防校園霸凌的建議,您覺得這些建議的具體操作性強嗎?應該如何操作,請您具體談談。
李煒:一切問題溯源,源頭就是家庭教育?,F代社會,讓父母放下工作全身心地教育孩子,難。但是,每周花一個小時的時間與孩子進行交流,了解基本動向,建立孩子的安全感,相信80%的家庭能做到。
特別特殊的家庭,父母都在外的情況,學校以及心理輔導機構可以作為補充,共力來幫助孩子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幫助孩子們找到心里的信任港灣,讓他們不要因為怕而忍受欺凌,不要因為怕而讓這樣偶發的校園行為隱匿在大人無法發現的角落,因為怕而選擇沉默。
同時,也可以從源頭杜絕孩子們因為錯誤的認知而誤入歧途走向施暴。最后,這個反復的頑疾需要多部門聯合,杜絕社會人員參與校園生活,肅清校園周邊環境。
紅星新聞:“預防校園霸凌”提案的反饋情況如何?有沒有進入到相關部門的落實層面?
李煒:這個提案已由民革宜賓市委形成集體提案向政協宜賓市五屆五次會議正式提交,同時也在宜賓市五屆人大五次會議上以建議形式正式提交。接下來,在法定期限內,將由宜賓市教體局、宜賓市公安局等相關主管單位進行正式書面答復。
屆時,我們將根據主管部門的答復內容再提出意見或者建議,希望在我們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將最大程度杜絕校園霸凌行為。
紅星新聞:您在建議中提出鼓勵學生、特別是“受凌”學生向學校檢舉舉報或向家長反應“校園霸凌”行為,一經查實,學校和家長、社區、公安要進行嚴肅教育和懲戒。您認為,這種教育懲戒應該如何進行?應達到什么程度才會起到正向效果?
李煒:在法律法規、校規校紀的范圍內,根據情節輕重進行相應的嚴肅教育和懲戒。目的不是為了懲而懲,而是為了讓孩子們有意識地去避免自己做出這樣欺凌他人的行為舉動,并且給那些被欺凌卻又選擇沉默的孩子鼓勁撐腰,希望他們能勇敢地對校園暴力和霸凌行為說“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