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節課啊,我們講一個眼妝的綜合畫法。注意太陽穴這個位置,因為過了四十歲,太陽穴非常容易塌陷,會顯年齡大,就一定要打上亮色的高光。”網上老年大學個人形象設計課老師韓雪正在講解眼妝畫法。手機屏幕面前,老年學員石陽也拿著化妝筆,一步步跟著學。
近日,西安老年大學開設化妝課的新聞不脛而走。今年以來,無論是在線上還是線下,很多老年大學都開展了新鮮時髦的課程。形象設計、智能手機應用、家史工作坊、幸福課等,都讓老年人能緊跟時尚腳步、感受時代脈搏。
形象設計
“聚會時朋友都說我漂亮了”
說起學化妝對自己的改變,石陽滔滔不絕:“我以前就是自己瞎涂抹,也不敢跟年輕人問。學了之后我才知道,光一個打底就這么細致,要不下十道工序。”
石陽經朋友介紹知道了網上老年大學,簡單了解了幾門課程后,她在今年春季課程表里發現了“個人形象設計課”。以前,石陽也在手機里看過化妝課,但是這些課程不是售價高,就是借課程賣化妝品。試聽了網上老年大學的“個人形象設計課”后,石陽感覺很不一樣,“韓雪老師特別耐心,有問必答。”
打底怎么打、眼霜怎么用、遮瑕膏怎么抹、怎么有針對性地“減齡”以及發型設計、服裝搭配等等,都是老年人實用課程。一邊學,一邊試。有一回去醫院做常規檢查,大夫看著石陽,竟然認為她冒用別人的醫保卡。“我真挺不好意思的,沒想到‘減齡’這么明顯。”還有一次跟兒子一起出門游玩,登記身份證的時候,被保安誤認為姐弟。“聚會時朋友都說我漂亮了。”
“我自己也50多歲了,所以更了解中老年女性的需求。”作為高級化妝師,韓雪給老年學員授課的時候,專門針對老年人皮膚、眼、嘴等特點,設定了自然大氣的總體風格。因為很多老年人是初次系統接觸化妝,所以韓雪除了視頻課程,還在班級微信群里,隨時解答問題。韓雪覺得,自身形象提升不但是讓自己身心愉悅,還是對別人的尊重,看到零基礎學員們分享化妝后的“作業”,她發自內心的開心:“對我們女性來講,形象很重要,化妝是必修課。同年齡的情況下,化妝不化妝,甚至能有十歲的差別。看到學員的變化,我有滿滿的成就感。她們越來越美,是對我最大的回報。”
手機應用
“現在玩手機跟年輕人一樣溜”
“我跟你講啊,學會用智能手機前,正好那段時間住深圳,可以說是舉步維艱,都不敢出門。”71歲的戴湘,連連感慨,會不會用智能手機,生活的差別太大了。
“我們這一代當年也是知識青年,但已經跟時代脫節了。網上購物、醫院掛號、買火車票,都要用手機。一開始真是不會啊,搞不明白。”正巧,去年疫情期間,戴湘一直住在深圳。進公園要掃碼,忙活半天;坐公交電子支付,完全不會;去超市自助結賬,一頭霧水。“那樣一個高度發達的城市,不會用手機,我真是說不出的感覺。”
好在,網上老年大學開了智能手機應用課程。“可以跟著學,可以看錄像回放,還可以隨時在群里問。我們老年人學得快,忘得也快。這種形式的課程,最適合我們了。”現在,戴湘不僅學會了智能手機常用功能,連有些年輕人都整不太明白的買車票,他也能自己操作,“我發現啊,這個12306對我們老年人還真是好,60歲以上,自動優先安排下鋪。”
戴湘說自己用智能手機已經跟年輕人一樣溜,自己進步的同時,他還順帶教會了老伴兒怎么用智能手機,“坐公交車,去哪個地點,怎么查,怎么走,我們都會。”
智能手機應用老師杜夢婷在上課時,時刻能感受到學員們的求知欲。“特別是從疫情開始,不會用智能手機,帶來很多不方便。”老年人也想在手機上買到便宜的商品,但是怎么下載、安裝、操作全都不了解。此外,他們也很擔心被騙。
杜夢婷說,老年人第一個想到的求助對象,自然是子女。但子女往往工作繁忙,而且更喜歡直接幫老人購買,而忽略了向老人講解過程。
“課程慢慢展開之后,我發現,老年人的學習能力也非常強,他們不僅僅是滿足于一些基本功能。辦公軟件、圖片軟件,他們都想學。不但用手機娛樂,還想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情。”
家史編纂
“搭建一座橋梁,與家人重新對話”
不僅有傳統的書畫歌舞課程,國家開放大學老年大學(以下簡稱“國開老年大學”)在今年春季線下班也推出了新課。
“很多老人都特別希望把自己經歷的故事記錄下來,形成一部家史,但究竟如何寫好家史,也是一門學問。”國開老年大學項目管理科負責人劉彩梅找到資深家史研究者李遠江,請他為老人打造一門專屬課程。
“曾經有位老人跟我們抱怨寫家史沒意義,說自己寫了很多,可兒子幾乎不會去看,背后的問題其實就在于缺少對話。”在李遠江看來,寫家史不等同于寫回憶錄,“回憶錄固然很有意義,可以對個人的一生進行盤點,但家史更強調搭建一座橋梁,與家人重新對話。”
李遠江相信,家史從來都不是一個人的事,而是一個家庭甚至一個家族的事,它的過程意義可能遠大于結果意義。“文筆好不好、故事是不是傳奇,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影響閱讀效果,但不斷去追索、不斷去對話的過程,本身就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按照課程規劃,李遠江打算先為老人“講故事”,通過以往所做的家史案例,喚起老人內心的共鳴,“讓老人對這件事心生向往,解決最根本的內驅力問題。”
之后,他會帶老人先把家族樹畫出來,也就是跟自己有血緣或姻親關系的人,了解哪些人在自己生命中扮演重要角色,再試著與這些人對話,把彼此之間的故事打撈起來,從中找出有歷史價值的故事寫出來。“在這個過程中,會教老人如何找史料、怎樣做口述史,讓他們實現從零到一,體驗一次完整流程。”
課程設計
以終身教育的理論體系建構設計老年大學課程
幸福課的開設,是針對老年大學生命健康教育的普遍缺失。作為幸福課的任課老師,劉彩梅解釋說:“之所以叫幸福課,而非心理健康課,正是為了避免老人產生誤解或抵觸。”
幸福課不同于科普性的心理健康講座,而是希望從積極心理學的視角出發,幫助老人在實踐操作中學會調節自己的情緒,處理好人際關系,從而讓家庭生活更加和睦美滿。“這些直接關系到老人與子女以及其他家庭成員之間的相處模式,也就影響到老人乃至整個家庭的幸福指數。”
“我們雖然是老年大學,但建立在國家開放大學的基礎上,根據終身教育的理論體系去建構設計,課程也就會更加系統化和多元化,背后研發團隊也有很多新生力量。”據國開老年大學教學管理科負責人張翔宇介紹,今年春季線下班課程學習將采取學分制,完成學習后可獲得課程結業證書,累計完成一定學分學習,今后還將獲得國家開放大學頒發的老年學歷證書。
國開老年大學運營中心主任姜海燕談道,線下班課程已經發展為涵蓋多個學院、數十門課程的龐大體系。疫情期間,又拓展了線上課程。此外,國開老年大學還推出游學項目。“既有圍繞城市周邊1到2天的游學,也有跨城市5到7天的游學,目前已經有15條成熟線路。”姜海燕說,游學不同于旅行社跟團游的走馬觀花,而是注重將游和學相結合,“出發前,會通過先導課讓老人有初步了解,過程中配備專業師資,比如攝影老師,進行現場教學,對老人的作品點評指導,并給老人一些小測試或小作業,讓老人有更多參與感。”(記者 孫毅 宗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