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物理課堂上,老師們手里拿著的不是粉筆,而是陀螺、礦泉水瓶、撲克牌、尤克里里等。在湖北工業大學,為了讓學生對物理更感興趣,老師們開發了基于生活的物理課,讓物理變得平易近人。
每節課都安排趣味實驗
近日,在湖北工業大學的一節物理課上,授課教師閔銳為講解動量定理,做了一個改良版的“逆風行船”實驗:兩張撲克牌一橫一豎粘在一起做成“小帆船”在無蓋方盒子模擬的“水池”里航行,“水面”則由幾根折斷的筷子模擬。閔銳將撲克帆船放在筷子“面”上,再用吸管對著小船吹氣,小船不僅沒被吹開,反而向吸管靠近。講臺下,學生們紛紛喝彩。
在另一節黃楚云教授的課堂上,長繩則成為他為學生解釋“駐波”現象的幫手。上課后,黃楚云邀請一名學生上臺,兩人各持繩子一端晃動。學生們看到,不管兩人如何搖晃,繩子的中間都有一個不會動的點。“這就是物理現象中的駐波!”黃楚云順勢講解起了知識點。
“我們的物理課上,吹拉彈唱樣樣有。”湖北工業大學理學院物理課部主任閔銳笑著說,撲克牌版“逆風行船”屬于“吹”,駐波實驗屬于“拉”,還有“彈”乒乓球完成的實驗,“唱”樂器明白發聲原理(聲波的簡正模式)等,為了讓課程有趣,老師們人人都攢了許多“廢品”,創作了許多有趣實驗,用小發動機講熱學、用小過山車模型講力學、用偏振片講光學……“上課時,我們能看到,學生眼中有光。”
有學生“二刷”物理課
幾年前,該校的物理課并不是這樣——作為一門基礎課、非專業課,不少學生不愿意多花心思在它上面。“學物理很重要,對他們未來學習專業課很有幫助。之所以學生不愛聽,還是我們的課上得枯燥、死板了。”閔銳說,經過調研,老師們發現,學生不喜歡過于注重理論知識傳授的課堂,他們便以實驗為抓手,開始了課程改革。
效果很明顯。“二刷”了鄧罡老師的物理課的該校材料化工專業學生陶石說,去年他從機械專業轉到材料化工專業,雖已修過一次物理課,這次仍然跟班重學,就是因為鄧老師的課有意思,“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鄧老師講熱學壓強的那段,通過搖晃可樂,做了個課堂實驗。”
還有些學生跟著老師做起了實驗。“閔老師這個‘逆風行船’實驗很有意思,我回去也做了,效果不太好。我又去請教閔老師,做了第二個版本。”該校電氣學院學生戴潤澤說,現在,他的視頻已被閔老師用在課堂教學當中啦。
“現在,我們最大的樂趣就是收集廢舊物品,開發新實驗,共享給同事們。看到學生愛上物理,我們特別高興。”閔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