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作為素質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是與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密切配合,共同促進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重要途徑。近年來,青島西海岸新區致遠中學堅持以“健全人格、多元發展、追求卓越”為育人目標,從規范家長學校辦學行為入手,創新家長學校辦學模式,注重家長學校內涵發展,在提升家庭教育指導水平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
確立了“強化內涵發展、促教育水平提升”的工作思路,注重家長學校的內涵發展。一是以學習《全國家庭教育指導大綱》為核心,加強家長學校課堂教學研究,提高家庭教育指導的科學性。組織教師認真學習《〈全國家庭教育指導大綱〉解讀》一書,開展一系列課堂教學活動。二是指導家長圍繞育人目標,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抓住初中生正處于青春期的特點,重視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與實施,優化育人環境,全面提高學生的身心健康素質。三是指導家長積極配合學校開展素質教育活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大力開展感恩教育、中華經典誦讀和才藝培養3項教育活動,與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緊密結合,使其成為素質教育的有效載體。
積極爭取家庭、社區對學校教育的支持,實現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社區教育的互動,著力創辦“三維聯動式”家長學校。首先,把舉辦家長學校納入學校整體工作框架中。突出4項工作重點和4種意識:抓教學流程的常態化管理,強化舉辦家長學校的責任意識;抓學員的常規管理,促進家長樹立學員意識;抓教員的業務培訓,提高班主任及骨干教師開展教學工作的主體意識;抓教學內容的科學與規范,提高教師與家長的學習意識。其次,立足實際,注重實效,創新家長學校辦學模式。學校定期組織教師主動深入學生家庭,開展有針對性的家訪。再次,充分考慮學生居住地分散、家長到校不便的實際情況,創新家長學校辦學模式,拓寬教育渠道,以家長學校為依托,發揮學校的師資優勢及家庭和社會的資源優勢,實現資源互補,將家長學校延伸到社會。
更新家庭教育理念,引導家長認識到家長學校的重要性。一是體現在理念上。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家庭是孩子成長的第一所學校。學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延續,社會教育是家庭教育的擴展。家庭是教育的土壤,教育的成功源于家庭教育的成功。在孩子的教育責任問題上,學校承擔的是階段性的有限責任,而家長承擔著全程性的無限責任。二是體現在教育實踐中。有關調查表明,在影響孩子成長的諸多因素中,家庭的影響占63%,社會的影響占26%,學校的影響只占11%。如果你走近“問題學生”,了解他的生活經歷與思想現狀,深刻分析其產生問題的原因,就不難發現,他生活在一個不健康的家庭生活環境中。因此,家庭教育的成功與否決定著一個人乃至整個社會的未來。
(王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