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國萬疆,以仁愛,千年不滅的信仰......”一堂精彩的音樂課打破了浙江省余姚市牟山鎮中心小學暑期的寂靜。教室里,孩子們熱情高漲,童聲飛揚。
近日,浙江萬里學院外語學院的“育林筑夢”暑期社會實踐隊,由該校外語學院團委書記韓穎帶隊,來到牟山鎮中心小學開展托管服務活動。大學生志愿者們耐心地給孩子們講解《萬疆》這首歌的創作背景。
19名大學生志愿者了解這所學校的學生大多是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家長工作忙,沒時間看管孩子。他們在托管中敏銳地去捕捉孩子們的各個細小變化。
在手工課上,志愿者宋杰發現,班上大部分小朋友疊的愛心紙背面都寫上了送給父母或者老師、同學的話,只有樂樂(化名)的愛心紙上,寫著“奶奶,我愛你”五個歪歪扭扭、略顯稚嫩的字。
出于老師的敏感,宋杰進行了一次特殊的“家訪”。宋杰發現,父母在樂樂不到兩歲時就離異了,他跟隨爺爺奶奶從安徽亳州來到余姚牟山鎮生活。爺爺在銅制品企業上班,奶奶在村頭經營著一家20平方米的小賣鋪。樂樂放學后,經常趴在店里的小板凳上寫作業。
看到這些情景,宋杰和其他志愿者們數次紅了眼眶,大家自發為樂樂送去了學習和生活用品,并一對一輔導樂樂的學業。樂樂的奶奶說:“今年多虧了你們,不僅給樂樂輔導作業,還教他唱歌跳舞。”
第二天,樂樂拉著宋杰的手遞過了一個折紙作品,上面寫著:“您是我最好的老師!”
文文(化名)是三年級的一名學生。帶班志愿者薛原注意到,烈日炎炎下,其他小朋友們都走完了,她孤身一人站在保安亭里。“走!文文,老師送你回家。”
到文文家后才知道,她的父親在一次車禍中遭遇意外,下身癱瘓,常年臥床。文文的奶奶雙目失明,一家靠文文的媽媽起早貪黑身兼數份工作維持生計。
本次暑期班共有197名來自附近鄉村的小朋友,志愿者們按年級將他們分配到9個班級,針對性地設計了以外語課程為主體的教學體系,還增加了各類特色課程,包括書法入門體驗課、自然揭秘小課堂、美育手工藝術課等。韓穎說,大學生志愿者們的到來,不僅在一定程度上填補了山村孩子暑假生活上的空白,也給孩子們播撒夢想和快樂的種子。
據介紹,浙江萬里學院外語學院今年6月份與牟山鎮中心小學簽約了大學生暑期志愿服務基地協議,今后兩校將開展長期合作,并建立農村留守兒童跟蹤檔案,長期持續關注其身心發展健康。(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