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健康越來越受到全社會的關注,日前,教育部對全國政協《關于進一步落實青少年抑郁癥防治措施的提案》進行了答復,其中明確將抑郁癥篩查納入學生健康體檢內容。
青少年抑郁癥近年來已經逐漸成為困擾不少家庭的難題,其表現往往比成年人更具有隱蔽性,孩子不經意間的行為變化和情緒起伏,并不是每一次都能夠被家長和學校準確感知。青少年受人際交往、情感困擾、學業壓力等因素的影響產生的負面情緒,如果得不到有效的疏導和緩解,長期積累所導致的嚴重后果將是每個家庭的不能承受之重。
此次教育部將抑郁癥篩查納入學生健康體檢內容,為青少年心理健康筑起一道有力的“防火墻”,也為青少年抑郁癥的早發現、早治療提供了制度層面的預警,更彌補了家長和學校在青少年心理健康方面的專業性不足。
然而,要解開孩子們的“心結”,讓他們走出“心理陰影”,擺脫抑郁癥的困擾,除了體檢篩查的“硬”方法,還需要家庭、學校、社會的“軟”措施。家長要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和家庭關系,在為孩子提供物質需要的同時,更要關注他們的心理變化、傾聽他們內心的苦悶,在換位思考的過程中給予充分的理解和指引。學校要通過活動引導,加強青少年思想和感情上的溝通,進行定期心理健康教育。社會需要給青少年創造“減壓”環境、減少焦慮販賣、營造良好社會風氣。
將于2022年1月1日起實施的家庭教育促進法特別強調,要樹立家長是家庭教育第一任老師的責任意識,關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并強調各級政府要建立健全家庭學校社會協同育人機制,這些舉措也為青少年心理健康帶來更多福音。相信在制度保障的護航下、在家校社育人的推動作用下,青少年的內心將得到更多的成長和滋養。(王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