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疫情警報拉響,10月7日晚,鎮平縣雪楓中學吹響封校防疫的“集結號”,全校以最快的速度進入靜態管理狀態。同時為更好地服務師生,一起參與封閉管理的還有校級領導、各部門負責人和后勤管理服務人員。
學校,精心讓學生安心,家長放心。面對即將封校的場面,該校校委會緊急部署,校領導帶班堅守在第一線,以最快的速度、最有力的措施,帶頭做好校園內的各項應急和服務保障工作。各年級管理團隊對校園疫情防控工作高度重視,多次認真研究部署疫情防控、線上線下教學、封閉師生的生活安排、學生心理疏導等細節,要求各班級以最高標準、最嚴要求,落實好學校封閉管理后的各項工作。
疫情防控,挺在最前。半個多月來,雪楓教師以校為家、默默耕耘,用實際行動踐行著新時代人民教師的初心和使命。廣大教師為校園疫情防控付出了巨大努力,涌現出了一批勇于擔當、甘于奉獻、善于作為的典型人物,他們或利用休息時間加班教研備課,或為學生答疑解惑忘記吃飯時間,或變身為“托尼老師”為學生理發,或強忍病痛依然堅持在崗位,或團體作戰精研教學,或撇下年幼孩子和生病的老人堅守在一線等等。為人子女、為人夫妻、為人父母的他們,雖不是英雄,但與雪楓學子同風雨,堅守陣地,“疫”路擔當,精心備好每一節課,認真上好每一節課,在平凡中鑄就偉大。
同舟共濟,奮楫篤行。7日夜,全體黨員干部和班主任等克服種種困難,按時趕到學校主動接受封閉管理。“封校”,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并不簡單。高一(24)班班主任、物理老師劉小麗,公公剛過世不久。她為學生二話不說,準時返校封閉。她的學生把感動化為行動,用節節上升的成績回報可敬的班主任。教師馬金玉原本有想法籌備婚期,趕上了封校,也沒有聲張,封進校把教學干得一樣有聲有色。門曉霜、羅紹蓮、遆鵬鵬、李明新、李霞等教師紛紛帶著自己還在上學的子女,利用課余時間輔導作業;教師劉軍和許姿侖,李明和齊春燕,劉要偉和陳曉都是該校教師,他們夫妻在校“安營扎寨”,一家三四口定居在校;高三教學助理趙山坤,做班主任長達25年,不但日復一日守護自己的班,還專業檢查全年級28個班的課堂,沒黑沒白地連軸轉,卻忽略了在家上網課的孩子;教師李紅楷把剛出生沒多久的孩子留在家里,交給老人照顧,家人也給予極大支持;新聘教師姜一生,封校期間本可以不涉足校園,他既不擔任高三的教學任務,也不擔任該年級的班主任。他知道,參加本次全封閉式管理,就意味著要長期吃住在校,不能和自己的家人相見。但作為一名黨員、一名青年教師,他主動請纓,臨時當起高三(10)班的“班媽”,對學生負責,對學校負責……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在封校抗疫的特殊時期,他們盡心盡責,讓課堂高效、教出實效,都是雪楓中學逆行而上的“最美教師”。
封校不封愛,生活也精彩。該校注重加強學生心理疏導,以豐富的文體活動為載體,組織開展了拔河比賽、跳繩比操、課間拍拍操、學科趣味賽、主題班會、聽冥想樂、看愛國電影、“一日三讀”勵志信等豐富多彩的德育活動,進一步緩解學生學習壓力、焦慮情緒。雪楓雪子積極參加各類活動,鍛煉身心,青春不息,運動不止。
在常態化疫情防控背景下,在線教學漸漸成為與線下教學并行的教學方式。如何加強課程設計、保證教學質量,這是在線教學面臨的最大挑戰。校內外老師們克服種種困難,堅持參加每周一次的集體備課。校領導紛紛深入備課組,深入教室與學生交流,了解學情和學生的身心健康情況。在此基礎上,各學科更加積極地優化和提升線下、線上雙教學教研,通過集體備課、導學案編寫、周考試卷編組等形式,堅持推進“6+1”高效課堂,提高學生封校期間學習效率,將教研落到實處。班主任化不利為有利,利用全天在校的時機,強力開展“培優補差”,全天候坐班守護,跟蹤學情、生情,找出問題癥結和解決辦法,使集體教研更加精準細致。
家長,放心把孩子交學校,直說寬心。24日上午,該校高三年級利用大課間,所有班主任老師合唱《明天會更好》,獻唱給同學們,并錄制視頻,通過外發抖音等平臺,隔空向他們的父母報平安。學校還會通過微信、釘釘視頻通話的方式,讓同學們有機會“面對面”地跟家長聊天,以緩解家長對孩子的惦念之情。同學們留在學校,家長們惦念在心里,感激在心里。他們紛紛通過回信、短信、電話以及微信等不同的方式給學校表達謝意,感謝學校領導和老師們對學生們無微不至的關懷。25日,家長群微信昵稱“簡單的快樂”在抖音留言中表示,在這個特殊的時期,孩子們還能在教室里安心地學習,都離不開各位老師的付出。其實,學校是最安全的。謝謝老師們的陪伴。加油,同學們,你們是最棒的!還有的家長表示,“領導敢于擔當,老師勇于奉獻,學生努力堅持,才能取得本輪疫情無密接不停課的完勝。”
該校全體教職工全身心投入疫情防控保障工作,在這場戰“疫”中,每個人都是戰士,都是最棒的守護者。疫情終會散去,美好也將如約而至。相信在全校師生和教職員工的理解、支持和配合下,雪楓中學一定能共同堅守驅散疫情陰霾,不斷推動教育教學高質量發展,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通訊員 韓晶宇 供稿)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