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河南省教育廳辦公室發出的《關于加強義務教育學校考試管理的通知》指出,義務教育學校考試主要發揮診斷學情教情、改進加強教學、評價教學質量等方面功能,并就嚴格壓減考試次數提出具體要求,比如,小學一二年級不進行紙筆考試,義務教育其他年級由學校每學期組織一次期末考試,初中年級從不同學科的實際出發,可適當安排一次期中考試。(見9月14日《大河網》)
這是河南落實中央關于教育評價改革和“雙減”工作部署的具體舉措,也是讓考試回歸本質、提高教育質量的有力舉措。對待考試,《通知》其實要求了兩方面:減數量、提質量。
考試多,是學生負擔重的一個重要原因。請聽學生們的叫苦聲:“小考大考天天有,作業減負是奢求。書海題山求獲救,怎奈老師不撒手。”考試變成純粹的課業負擔,成了書海題山的變種,這不但不利于學生學業的提高,反而增加了他們的膩煩情緒——就有學生編出這樣的順口溜:“橫眉冷對考試卷,眼睛直對鋼筆尖。英雄不怕打零蛋,挺直胸脯交白卷。”這樣的考試可能對教育起不了好作用,反而會有負面影響。
當然,考試并不是沒有必要,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有這樣的經驗:考試可以發現學習或教學中的不足,為改善教或學指示方向。通過對考試結果的分析,可以發現教學或學習中的不足,既有知識掌握上的不足,也有教與學方式方法的缺點,找到問題,對癥下藥,改進教或學,學生成績可以提高,教育質量才可以提升。但考試一旦多得天天考、周周考、月月考,就變了味,就失去它原有的作用。試問,天天疲于考試,哪有時間來分析總結,哪有時間來針對薄弱環節調整學習或教學的時間、方法以求得更好的教或學的結果呢?
把考試數量減下來才能把考試質量提上去。減下來之后,就是如何提上去的問題了。《通知》要求,教師要運用考試結果精準分析學情教情,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幫扶輔導,科學研判教學工作的重點難點,切實改進課堂教學,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學校要加強對考試結果的整體分析,對教學質量作出科學判斷,針對性地加強教師教學指導和培訓。這是提升考試質量、教育質量的不二法門,但也只是給出一條路,走好這條路,還需要教育工作者在具體的實踐中探索。
無論怎樣探索,一個方向是不能變的,那就是為著教育更能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更能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堅持正確方向,運用好考試這個工具,把握好“減”與“提”的辯證法,以更大的勇氣、更大的決心,向深處探索,在矛盾處改革,我們一定能辦出讓人民滿意的教育。(焦艷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