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紅電商第一股”業務重心轉向平臺模式,直播帶貨收入同比增長超700%
2020-09-16 07:59:28 來源:長江商報
1
聽新聞

減少對張大奕的依賴,“中國網紅電商第一股”業務重心轉向平臺模式,營收結構也正在發生改變。

近日,如涵控股公布第一季度業績,總凈營收為人民幣2.804億元,同比下滑10%。其中,服務收入同比增長74%至1.14億元,產品銷售收入同比減少33%至1.67億元。如涵控股表示,當期總營收下滑主要是由于通過全方位服務模式帶來的產品銷售收入減少,僅部分被平臺模式帶來的服務收入增長所抵消。

雖然營收有所下滑,但如涵控股的盈利能力在提升,從如涵控股上期截至2020年3月31日的財報表現來看,經調整歸屬于母公司凈利潤為人民幣1070萬元,而去年同期為虧損人民幣2160萬元。

并且,長江商報記者注意到,在第一財季,公司平臺模式下的服務收入同比增長74%,占總收入的41%。經營活動提供的現金凈流入為人民幣1160萬元,較去年同期增長了11倍。

“在2021新財年的第一季度,借助于公司業務重心向平臺模式服務分部的成功轉型,我們展現了一個強勁的開端。面對我們紅人提供銷售和廣告服務業務需求的增長,我們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平臺服務業務分部在第一財季展示了很強的盈利能力,經營利潤為人民幣2220萬元,經營利潤率達到20%。我們持續探索和拓展平臺模式下的KOL的多種變現渠道,例如平臺模式下的電商直播業務產生的收入較去年同期相比增長數倍。”如涵的創始人、董事兼首席執行官孫雷說。

平臺模式占總營收比重升至4成

隨著如涵平臺模式業務的顯著發展以及公司業務從自營模式向平臺模式的持續轉型,公司已將發展重心聚焦到了平臺模式的服務業務,成為收入重要引擎。

財報顯示,平臺模式下的服務收入同比增長74%,占總收入的41%。服務業務部分的經營利潤為人民幣2220萬元,服務業務部分經調整的經營利潤為人民幣2510萬元。

平臺模式主要將網紅和第三方網店或商家進行匹配,促進第三方網店產品銷售,或為第三方商家在網紅的社交媒體平臺上提供廣告服務。

以2019財年下半年啟動的淘寶輕店鋪為例,2020財年第一季度通過輕店鋪的服務業務收入同比增長接近62%,占平臺總服務收入比例為15%。輕店鋪掌柜按照實際銷售的產品抽取傭金,與傳統的網紅店鋪對比,輕店鋪幾乎省去了店鋪運營中的整套鏈路,紅人則僅需要做好選品和粉絲運作即可。

截至2020年6月30日,如涵累計與1186家品牌展開了合作,與去年同期的701家相比,品牌數增加了近70%。從品牌類別看,護膚和美妝依然占據超過50%的份額。前10大品牌占總廣告收入的30%左右。平臺收入增長的同時,公司收入結構也顯現進一步多元化趨勢,也將部分流量向更專注于流量變現的輕店鋪、聯營店鋪、直播等渠道引流,則進一步提升了收入水平和變現效率。

如涵預計,整個2021財年,通過平臺模式獲得的服務凈營收將達到5.2億元至6.1億元。

直播帶貨收入同比增長超700%

從自營業務下產品銷售收入方面來看,如涵控股第一季度的收入為人民幣1.668億元,比去年同期減少33%,減少的主要原因,一是受到部分肩部和腰部網紅的陸續從自營模式轉變為平臺模式的影響;二是自2020年4月起,公司其中一個頭部網紅店鋪收入顯著下降;三是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國的持續影響,但該影響較上一季度相比已經減弱。

與此同時,得益于這些年網紅帶貨渠道持續多樣化,如涵也順勢瓜分了市場紅利。一季度,電商直播帶貨收入占服務總收入近21%,同比增長超過700%。

網紅被認為是如涵控股的核心資產。目前如涵控股簽約網紅數量由2019年6月30日的133個增加至2020年6月30日的174個,總粉絲數量由2019年6月30日的1.72億增加至2020年6月30日的2.631億。平臺頭部網紅的數量由2019年6月30日的2個增加至2020年6月30日的8個。平臺肩部網紅的數量由2019年6月30日的12個增加至2020年6月30日的19個。

數據表明,平臺8個頭部網紅所產生的服務收入達4030萬,占整個平臺收入35%,單個頭部紅人的收入貢獻率在5%以下,這也意味著平臺模式下頭部網紅發展更加均衡。

如涵控股管理層表示,持續會對紅人資產進行投入,擴大網紅池,以應對平臺模式下的網紅銷售和廣告業務未來的增長的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報告期內,如涵控股營業成本1.73億元,比去年同期2.01億元同比減少14%。如涵解釋,該減少主要歸因于凈收入總額的減少,產品銷售成本減少了人民幣5530萬元至1.186億元,同比減少32%。營業成本主要包含產品成本、存貨跌價損失以及紅人服務費。

截至2020年6月30日,如涵擁有現金、現金等價物、限制性現金和短期投資7.954億元人民幣(約合1.126億美元)。

責編: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