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指出,要堅持政府主導、多方聯動,強化政府統籌,落實部門職責,發揮學校主體作用,健全保障政策,明確家校社協同責任。推進“雙減”工作,學校的主體作用不可或缺,《意見》印發后,各地中小學積極探索,著力提高教學質量、作業管理水平和課后服務水平,讓學生學習更好回歸校園。
讓學生在校內學足學好
“只有讓學生在校內學足學好,才能促使校外培訓自然降溫。”浙江省遂昌縣實驗小學教育集團總校長鮑宗武表示,《意見》的出臺是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有效舉措。
“要在教育界、在學校消除一些模糊甚至錯誤的認識,譬如將過重課業負擔等同于吃苦教育,將低效苦讀等同于提高競爭力,將簡單的知識積累等同于綜合能力提升。”廈門大學附屬實驗中學校長姚躍林表示,“雙減”落實落地離不開基層學校、一線教師。
姚躍林表示,只有學校、教師首先端正人才觀、教育觀、質量觀,持續提高育人能力和服務水平,尊重生命,尊重人的成長規律,尊重教育規律,遵循常識,保持定力,才能將“雙減”落到實處。
“培訓機構終究不可取代學校,優質師資資源也應留在學校。”華中師范大學教授董澤芳表示,“雙減”政策出臺是順民意、得民心之舉,且很有必要。它規范了校外培訓機構的行為,能為家長們解憂,可以讓真正的教育回歸到學校里來,讓老師回歸到教育當中來,并可減少優質師資資源流失。
“減作業”,學生學習更高效
“雙減”工作之一就是要減輕學生不合理的作業負擔。健全作業管理機制,提高作業設計質量,學校是落實主體。
“作業是課程和教學的延伸,是不同發展水平的學習主體自我發展的過程。落實‘雙減’政策,推進作業改革,必須推進‘學為中心’的整體教學變革,強調課上—課下學生均要親歷知識、技能從產生到獲得的過程。”山東省特級教師、青島啟元學校校長周韞軼說。
周韞軼還提到,學校要健全作業管理機制、分類明確作業要求、過程監管作業績效。教師則應做到作業設計以質求勝,選擇具有代表性、典型性、趣味性和有生活氣息、充滿時代感的作業,砍掉重復、機械、陳舊過時的作業,達到質高而量精;協調學生個體群體間的學習進程,建立行之有效的作業評改策略。
“我們倡導教師布置分層作業,主張教師原創出題,以提高作業質量。學校也組織學科教師參與課后托管,讓孩子們的作業盡量在校內完成。”武漢市育才第二小學校長李文華認為,學校和教師主要應從作業方面和課程建設方面著手落實“雙減”。
“要從學生作業量、習題質量、延時服務的效率等方面進一步加強管理,確保學生的學習負擔能真正減輕。”廈門實驗小學校長何寶群表示,學校堅持小學一、二年級不布置書面家庭作業,三至六年級書面家庭作業控制在60分鐘以內。學校還組織教師自己編寫校本作業,切實提高作業質量。2020年起,廈門實小開展了延時服務,參與的學生有近90%,該校安排語文、數學等學科教師進班級,指導督促學生完成作業,從而實現了大部分學生作業不出校門。
“加服務”,課后更精彩
學校課后服務基本滿足學生需要是《意見》明確的重要工作目標。《意見》對加強課后服務提出保證服務時間、提高服務質量、拓展服務渠道等明確要求。
“在做好‘減’的同時,學校還可以做加法,比如增加提升綜合能力的實踐活動,推進長期缺失的社會實踐活動,豐富學生的校園生活,讓童趣、童真回歸學校。”三明教育學院副院長林啟福認為,學校的責任在關注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優化課堂教學效率,做到“減負不減責任,減負不減質量”。
浙江省杭州市現代實驗小學黨總支書記、校長張剛表示,落實好“雙減”政策,是順應教育治理現代化的需要,是構建“美好教育”的重要舉措。學校要進一步完善教育管理體系和課后服務體系,努力讓不同需求的孩子在校內豐富多彩的課程和探究實踐中“吃飽”“吃好”。
張剛還表示,學校將開展“家校協同慧談”,引導家長不僅關注孩子品德、學習習慣養成,還要關注睡眠、鍛煉、閱讀等品質提升,使得家校雙方對“雙減”的認識更清晰,方向更明確,攜手并肩為孩子全面健康成長努力。
武漢市武昌區南湖第二小學副校長朱瀅穎說:“這次新政對學校教育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校不僅要積極落實減輕學生作業負擔的要求,而且要完善課后托管和興趣社團活動,想方設法讓學生在校學好、學足。”
(統稿:本報見習記者王陽采寫:本報記者黃星程墨蔣亦豐孫軍實習生鄧瀟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