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育人模式變革 鄉村學校高質量發展難題怎么破?
2021-12-07 09:09:42 來源:中國教育報
1
聽新聞

不老屯中學現場會結束的那個傍晚,令李子臣難以忘懷。李希貴拍著李子臣的肩膀說:“不能僅僅搞教學或者課程改革,要做就做一場育人模式變革,這樣才能從根本上實現我們的教育目標。”

什么是育人模式變革?李希貴描述得很清晰,它由3個體系支撐起來,一個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治理體系,確保激活每一位教師的內生動力;一個是以成長為核心的課程體系,給每一名學生的學習裝上發動機;還有一個是以核心價值觀為基礎的戰略管理體系,讓學校擁有持續優質的能力。在育人模式上發力,進行系統性變革,不僅是為了讓不老屯學生擁有幸福的學習生活,也是為具有同樣典型處境的鄉村學校找到一條屬于自己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對于學校這樣的變革意義和目標,正在參觀的不老屯中學教師還并不知曉,但他們已經被這3所學校教師的激情澎湃和學生的投入狀態所感染,心生向往。

夜幕降臨,登上巴士,從十一學校校園走出的時候,王洪艷心想:“我們一所農村學校,未來也可以煥發出這樣的活力嗎?”他們回到學校才知道,就在參觀的這兩天,不老屯中學已通過申報,成為“密云區綜合改革試驗校”。在區委、區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不老屯中學育人模式變革承載起密云區鄉村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探索重任。

以教育教學一線為中心的治理體系如何建立?

“能用結構解決的,就不用制度”

“什么?讓我參加項目組?項目組是干什么的?”3月初,接到通知的不老屯中學教師姜萍萍有點發蒙。

“商討制定改革方案。”李子臣解釋。

根據30多所十一學校盟校的改革經驗,育人模式變革是有一整套科學方案可以遵循的——戰略與核心價值觀、組織結構和治理體系、薪酬榮譽與福利體系、人事制度和聘任機制、課程體系和資源配置、學生成長動力體系、進一步提升教學質量策略,這7個方面構成了變革全局,缺一不可,互相作用。

為了制定這7個方面的改革方案,7個項目組成立了。和人們慣常認為的方案產生過程不同,項目組中有20位不老屯中學的教師,包括校領導、中層、行政人員和來自不同年級、學科的教師,還有北京市名校長領航班的48位校長,他們把兩年多來學習到的學校治理理論和工具,應用于不老屯中學的變革。每個項目組8—9人,混合編隊、研討碰撞。這種方式對領航班學員來說,是一次學以致用;對不老屯中學的教師來說,是多了一個幫助支持他們的外部“大腦”。

成立項目組,根本目的就是要在碰撞中逐步達成變革共識。

姜萍萍參與的是組織結構和治理體系項目組。

組織結構的調整,是育人模式變革中的“牛鼻子”,是為學校裝上動力系統的關鍵。

“能用結構解決的,就不用制度,能用制度解決的,就不用開會。”這句領航班校長們總是掛在嘴邊的名言,一開始,姜萍萍感到難以理解。

在領航班學員的建議下,她第一次認真審視工作了20年的學校有著什么樣的組織結構:一名校長,一名副校長,還有教務處、德育處、總務處、辦公室等職能處室。這種傳統科層制的組織結構,層級多、交叉多、重復管理、效率低下,帶來的結果是學校內矛盾叢生,教職工互相不信任,干群關系緊張。校長感覺累,因為教師遇到任何問題,走了一圈都沒法解決,只有找校長。教師們也覺得累,不僅教育教學任務重,而且會多、雜事多,每個“官”都能“發號施令”,無法把足夠的精力放在教育教學上……

領航班學員幫助不老屯中學教師分析:“科層組織向上負責得更多,使得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難以落地。”

那么,如何進行組織變革,才能讓所有資源都流向教育教學一線,激發教師活力?

吸取了十一學校的經驗,項目組拿出方案:第一,減少管理層級,讓組織扁平化;第二,以年級為教育教學一線的核心,使其成為學校的價值中心,即師生相處最頻繁的地方,形成以教育教學一線為中心的治理結構。

李子臣解釋道:“具體而言,不老屯中學設初中3個年級和教導處、校務處兩個處室。副校長兼任年級主任,年級主任以校務委員的身份參加校務會,使其成為整個年級人財物以及教育教學的管理者,‘讓聽見炮聲的人指揮戰斗’;原來的辦公室與總務處合并成校務處,原本的德育處、教導處合并成教務處,管理職能轉變為服務職能,接受年級教師的評價。”

同時,方案也明確了學校的治理體系:由黨支部、校務委員會、教代會、學術委員會、學生會、家長委員會等組成學校的戰略高層,分別對學校各類重大事項作出決策。

對于組織變革的核心目標,李子臣解釋說:“讓所有資源流向教師,學校竭盡全力為教師服務,教師才能竭盡全力為學生服務。”

通過參與項目組的討論,姜萍萍對此的理解逐漸深入。在一次研討的階段性總結發言中,她向大家描述了這樣的感受:“啟動改革后,我發現在食堂吃飯全部免費了,飯菜種類也變多了,每個月,菜譜還會根據老師的意見進行調整。全體教職工享受了一次額外的專業體檢,環境溫馨、項目齊全。學校還組織我們到同處農村地區的懷柔九渡河小學參觀,讓我們看到農村學校發展可能的樣子。最讓我們欣喜的是,班車的發車時間變成了兩種——‘彈性上下班’,老師們終于有時間輪替著陪陪孩子了。”

“能感受到學校真的在乎老師了,老師幸福了,就要把更多的幸福感傳遞給學生。”姜萍萍說。

組織結構與治理體系項目組方案出爐的同時,其他項目組的方案也紛紛浮出水面。例如,人事制度和聘任機制項目組的方案中提出,學校根據新的組織結構,每學年結束后,在7月進行雙向聘任,由校長聘任年級主任、部門負責人、學科組長,年級主任、部門負責人聘任教師。最牽動全校教師目光的薪酬組,則拿出了以“按勞分配、按崗取酬、績優酬高、薪隨崗變”為導向的分配方案,與學校新的年級運行模式相匹配。
上一頁 1 2 3 4 5 下一頁

責編: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