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回放
最近某服裝品牌因旗下童裝再現畫風詭異圖而被推上輿論的風口浪尖。對此,市場監管部門迅速行動,現已責令該公司對相關問題童裝509件做下架處理。
主持人語
陰艷東北師范大學傳媒科學學院(新聞學院)副院長
每個成年人都曾經是兒童,每個兒童背后都有一個家庭。面向兒童的所有產品關乎教育實現、關乎家庭幸福,甚至關乎國家未來。兒童之事無小事,兒童之事要重視。東北師范大學的三名學生就“問題童裝”事件,從官方監管、企業責任、家庭把關三個層面予以深入討論,視角獨特,值得一讀。
近日,某服裝品牌旗下童裝再次出現不恰當圖案,被市場監管部門責令下架。惡俗不是藝術,童裝企業必須明白,設計可以有個性,但不能丟了審美底線。
作為知名品牌,將邪惡、暴力、色情等有毒元素當作時尚,讓不恰當的圖案不止一次出現在童裝上,顯然不是偶然失誤。兒童正處在價值觀塑造的關鍵時期,好奇心強,喜歡觀察和模仿。因此,童裝的設計、審核更應該謹慎。毫無童趣可言的詭異設計會對兒童的認知和行為產生不良影響,必須予以重視。
引起廣泛質疑的童裝企業為何屢教不改?背后多是對社會效益的忽視。某些企業只顧“向錢看”,把劣質化妝品當作玩具,從未成年人身上“撈金”;有的給食品換上低俗包裝,向未成年人無底線營銷。這次的“問題童裝”事件,企業打著藝術和時尚的幌子宣揚不利于兒童的價值觀,究其原因是只顧經濟效益而忽視社會效益。
事實上,童裝企業應該成為健康審美觀念的引導者,展現出應有的社會責任。此前,有童裝企業將山水、祥云等中華傳統元素巧妙融入服裝設計,樹立了新標桿。這樣的童裝兼具創意與美感,把優秀文化帶進兒童的生活,能夠真正贏得消費者的喜愛。隨著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童裝除了原有的實用價值之外,精神文化價值愈發受到重視。因此,童裝企業有責任把好“第一道關”,加強內部審核,用匠心創造美,引導孩子們用清澈的雙眼來發現美。
從根源上杜絕問題童裝事件,企業的自律至關重要。童裝企業必須主動履行社會責任,堅持“以兒童為本”的設計理念,引領積極向上的審美觀。
《中國教育報》2022年06月07日第2版
標簽: 童裝企業不能丟了審美底線 meta name=d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