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通訊!小學生“論文答辯”須堅持兒童視角
2022-07-07 09:33:37 來源:中國教育報
1
聽新聞


(資料圖)

據云南網報道,7月3日,云南省昆明市某小學舉辦的一場小學生畢業“論文答辯”,吸引了不少家長的目光。據學校介紹,“論文答辯”秉持在體驗中學習、在實踐中運用、在遷移中創新的學習理念,倡導學生圍繞真情實境參與探究分析,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批判性思維。

讓小學畢業生搞“論文答辯”,確實別出心裁,似乎不宜簡單地用贊成和反對來判斷評價。畢竟以創新的方式開展教育教學活動,是值得鼓勵的。尤其是家長,面對這種新穎獨特的校園活動,沒有理由不激動、不期待。但站在教育的專業立場上,在投下贊成或反對票之前,有必要仔細考察,認真思索。

從小學生身心發展、心智成熟的普遍規律來看,小學生的認知能力和知識儲備顯然還撐不起一場邏輯嚴密的專業論文答辯,或許將其看作一次體驗或一場游戲更合適。雖然我們不能小看小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知識視野,但從教育規律來看,我們寧愿看到小學生像《紅樓夢》中史湘云的丫鬟翠縷探討陰陽時的“瞎掰”。那種幼稚的“深刻”和無知的“認真”符合其身份,讓人忍俊不禁。學校強調小學生的答辯不在于其論點高深和文采斐然,而在于培養其興趣。但真正實施起來,尺度的把握并不容易。如果教師和家長為了讓答辯更精彩、更專業而暗中代勞,答辯活動就有拔苗助長的風險。

學校舉辦小學生“論文答辯”,其本意和初衷應該不是要制作一個吸引眼球的噱頭,但擋不住網絡的關注和家長的期待。稍有不慎,活動開展就有可能“走了樣”。說到底,小學生畢業“論文答辯”好不好,是不是有意義,還是要讓小學生來體驗、來評判,他們才最有發言權。如果學生覺得有趣,讓單調的課堂多一些活潑的色彩,這樣的活動未嘗不可;如果他們覺得自己被刻意包裝,沒了樂趣,徒增負擔,則應該給他們放棄的權利。

學校對小學生“論文答辯”切不可過度“用心”,學校和教師投入過多,很可能適得其反。本來這不過是個教育小活動,給學生一種新奇的體驗而已,一旦學校用力過大,大費周章,就有可能加重學生負擔。若劍走偏鋒,在辯題上鉆牛角尖,在辯詞上大費周章,弄成一種小大人腔調,則適得其反。

小學生的課堂創新不必刻意求新,一切教育活動、教學行為須尊重兒童身心特征,用兒童的方式思考、做事。兒童愛玩、愛游戲,成人的言論、目光、評價,對他們來說可能是束縛和壓力。如果強行把兒童的行為方式和思維模式納入成人軌道,這對兒童來說不啻于一場災難。小學生“論文答辯”,好的方式是讓他們自己做主、自主設計、自主組織。如果答辯的是學生,提問的也是學生,教師退到幕后,以欣賞的姿態去觀察、去發現、去引導,也許更加合適。

(作者系湖南省教育科學研究院教研員)

《中國教育報》2022年07月07日第2版

標簽: 小學生論文答辯須堅持兒童視角 meta

責編: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