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問:聽說大學里需要考很多證書,才能在畢業時增加自己的競爭力。我需要怎么規劃,考什么證、什么時候考?
北京科技大學學生就業指導中心副主任張靜:競爭力簡言之就是能力的較量,證書是能力的客觀評價標準,大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考取能力證書是提升競爭力的有效方式。但現在的證書五花八門,如果沒有規劃盲目去考,也許會得不償失,浪費了精力和財力,收獲一些沒有含金量的證書。同學們要結合自己的職業規劃有的放矢。對于競爭力比較有幫助的證書主要有兩大類。
一類是通用技能類證書。外語水平和計算機技能是企業比較看重的通用技能。
眾所周知,很多企事業單位在選聘高校應屆畢業生時,都會設定外語要求,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簡稱CET-4和CET-6,這兩個證書是英語水平的重要證明,學生應該提早準備,爭取盡早通過考試,分數越高越好。如果將來希望去國外留學或者到外企工作,那還可以考取托福、雅思、商務英語等證書。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計算機水平也成為企業招聘時看重的重要技能,非計算機相關專業的同學,可以考取全國計算機等級證書,如果計算機水平較高,可以嘗試考取行業認證類證書。
第二類是專業技能類證書。由于各行各業對從業者的技能需求不同,部分行業和職業會有相對應的專業技能證書,如希望從事教師工作的同學,一般需要考取教師資格證和普通話等級證書;希望進入金融相關行業的同學,一般需要考取會計證,愿意接受挑戰的同學可以考取注冊會計師證,當然還有其他證書,如證券從業資格證書、精算師等。
盡管證書是能力的重要體現,但企業并不會唯證書論。因此,對大學生而言,多參加實習實踐活動才是提升競爭力的根本,如計算機相關專業的同學應該熟練運用計算機編程語言,同時具備一定的項目或競賽經驗,在畢業時更容易受到企業的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