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到每一個孩子,共同建構信任關系
2020-09-01 15:25:43 來源:光明日報
1
聽新聞

疫情讓人與人拉開距離,孩子們也通過各種方式,目睹了疫情百態。9月,孩子們即將帶著這些烙印、這些感知、這些習慣,來到一座座“生長中”的校園。

“每個人都是重要的”是中關村四小的核心價值,也讓我們在挑戰和機遇中找到定力。因此,為師生返校做充分的準備,我們首先應從兒童發展的角度思考:兒童需要什么?該怎樣引導兒童的發展?為此,我們需要——

營造安全、相互支持的學習環境。學習環境是孩子的第三位老師,影響力不可小覷。孩子們需要有充分安全保障的物理環境,更需要擁有安全和歸屬感、能夠相互支持的心理環境。

我們相信,校園里的每一點變化都逃不過孩子們的“火眼金睛”,他們可以捕捉到環境傳遞的訊息:看到笑容,就會溫暖;聽到問候,就會感受到關注;識別出秩序,就會明晰環境對自己的期待;得到傾聽,就會增進信任。

不論學生看到的是保安叔叔、食堂阿姨,還是班主任和任課教師,他遇到的每個人都在釋放影響環境的力量。疫情防控常態化,校園會多一些規則,要求也會更細致一些,我們的目的不是刻板地教育孩子服從,而是引導孩子理解環境的意義,學習遵守和制定規則。

關注到每一個孩子。一個人感到重要和被社會認可的重要指標是得到他人的理解、關注和支持。有人愿意傾聽你說話,或對你所做的事情感興趣,都會起到難以估量的作用。

學生重返校園,我們要做的第一等要事就是把“關注到每一個孩子”體現在日常的行為中——當孩子遇到問題和挑戰時,特別是情緒上的苦惱時,“我”愿意和他聊聊天;“我”能關注到他而不是讓他需要做壞事兒才能等來關注;“我”能教給他尋求幫助的辦法;“我”鼓勵他盡己所能幫助人,讓孩子意識到,帶給身邊人積極的影響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

共同建構信任的關系。在中關村四小,我們曾經邀請孩子們參加一個小調查:如果請你把“你和老師之間的關系”比作一種顏色/食品,你會比作什么?有的孩子說,我們的關系是“灰色”的,因為老師有時溫柔,有時嚴厲,溫柔是白色,嚴厲是黑色,放在一起就是灰色;有的說,我和老師的關系就像“意大利面”,因為我們把觀點像意大利面一樣混在一起。孩子們的體驗值得我們珍視,他們的視角如同棱鏡一樣折射出教育者行動的價值。

孩子重返校園,學校將和家庭、社區建立更多默契——不論遇到多么讓人焦慮的事兒,都要認識到,孩子不是不完善的成人,他們是成長中的人;幫助他們理解和認識校園和社會生活中的規則,讓他們成為自信的人;引導孩子們尊重和保護環境,在尊重個人差異的基礎上和平共處;更了解孩子的情緒,并意識到出現情緒問題的時刻即是教育起作用的時刻。

在返校籌備工作中,市區政府給予了學校清晰的政策指引和工作指導,學校也積累了返校復課的經驗,但現實仍有待解決的問題。記得在一次關于選修課程的頭腦風暴中,我們試圖從五個方案中找到最可行的一個,結果卻是一個新方案被大家在現場討論了出來,那股興奮勁兒歷歷在目——我們也會把這些故事和孩子們分享,請他們了解大人的想法是怎么來的,邀請他們一起培育這座“生長中”的校園。

(作者:李曉琦,系北京市中關村四小校長)

責編:

精彩推送